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的实验动物模型研究
打击,离心运动,效果
【摘要】目的 开展实验动物建模,对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的形成机制进行相应的研究,分析其动物实验的特点。方法 筛选32只雄性的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大鼠不进行其他的特殊操作,仅仅进行常规的喂养,观察组则采取打击结合离心运动进行操作,然后对其进行局麻下解剖,直接观察局部紧张带,同时对肌电图检查结果和局部抽搐反应等情况进行观察,以对比最终是否有鲜明的不同之处。结果 通过相应的检查之后可以发现,观察组大鼠TB、EMG、LTR阳性率明显更高(P<0.05),对照组大鼠则均为阴性,形成了鲜明的差异。结论 进行实验动物模型建立的过程中,采取打击与离心运动结合的方式能够更有效地建立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的相应模型,其效果相对较好,也能夠形成较为鲜明的差异,对于相关实验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进行有着明确的实际作用。【关键词】肌筋膜触发点;疼痛;打击;离心运动;实验动物模型;效果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3-260-02
引言:
肌筋膜触发点疼痛是相对较为常见的一种骨骼肌功能失调性疼痛综合征,其自身目前病理机制等方面不完全明确,临床相对较为常见,是常见的一种软组织疾病,常见于各项体育运动的运动员,以成年人最为多见[1]。在进行临床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动物实验模型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相关疾病的发病因素、病理机制,对于临床疾病治疗以及病因学研究有着积极价值和实际意义,可以一定程度上为临床治疗及相关研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在进行动物实验模型构建的过程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9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