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肝胆疾病 > 肝胆肿瘤 > 原发性肝癌
编号:13474732
IRF-1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20年6月1日 《昆明医科大学报》 20203
     【摘要】肝癌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具有较高的致死率。目前临床关于肝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本质上是由编码或非编码基因的表达异常所致。干扰素调节因子1(Interferon Regulation Factor-1,IRF-1)是主要致癌基因之一,本次研究对IRF-1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探讨,旨在为临床肝癌患者的基因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IRF-1基因;肝癌;表达;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3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3-118-01

    肝癌是指发生在肝脏的恶性肿瘤,分为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两种。肝癌在我国拥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肝癌导致我国恶性肿瘤患者死亡人数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2]。肝区疼痛、腹胀、纳差、乏力、消瘦是肝癌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但多见于中后期肝癌患者,而在发其病初期无明显症状,常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因此,肝癌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对于改善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其病死率十分关键。本次综述旨在探讨IRF-1基因在肝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为肝癌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一、肝癌的发病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肝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发病多是由于多因素、多步骤共同参与而成,临床推测主要与酗酒、饮食、饮水、病毒性肝炎、性激素、亚硝胺类物质、微量元素以及遗传因素有关或由身体其它器官转移而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7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