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蜡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第1页 |
参见附件(278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药蜡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应用。方法 将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同期随机分为对照组40 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医用石蜡外稃,治疗组采取药蜡外稃,然后将治疗效果对比,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药蜡外敷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药蜡; 外敷;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1]。自2002年以来,我们应用药腊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0例,经临床观察,疗效十分满意,且应用广泛,切实可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治疗组(药腊组)60例中,男性27例,女性33例,年龄12~63岁,平均年龄42.3+5.2岁,病程1~26年,平均病程5.15+2.1年,抗链“0”> 1:400者27例,血沉增快43 例,血清类风湿性因子阳性14例。对照组(单纯蜡疗组)40例中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13~64岁,平均年龄43.2+2.1岁,病程5个月~26年,平均病程5.05+1.9年,抗链“0”> 1:400者15例,血沉增快29例,血清类风湿性因子阳性9例,两组病例均有关节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等病变,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治疗组采用药蜡外敷。药物组成:羌活、独活、制乳香、制没药、全蝎各20g,雷公藤、乌梢蛇各40g,寄生、川断、伸筋丹各50g,桂枝、川穹、白芥子各15g,蜈蚣3条,上药研至细末,过120目筛,装瓶备用(此为一人一疗程用药量)。治疗时选用白色无水医用石蜡,按关节面大小及受累关节多少,备好石蜡及药物。将石蜡熔化后,再加入所需药粉,充分溶解,温度在55~60℃时,用刷子蘸取蜡液,迅速在关节面刷两层均匀的药蜡,厚度0.4~0.6cm,然后用事先备好的无药医用石蜡熔化后待冷却,温度以患者耐受为宜,裹在药蜡上,以保温,上面再覆盖一层塑料布,用棉被或毛毯盖好。治疗时间为60min,治疗后取下药蜡拆散,备下次用。每日治疗1次,15~20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结果。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防止烫伤。平时也应该加强肢体保暖,以保证疗效。
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医用石蜡治疗,方法同上 。
1.3 疗效判断标准 临床治愈:症状全部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主要理化指标正常。显效:症状全部消失或主要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理化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除,主要关节功能基本恢复,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有所改善。无效:症状体征及理化检查指标无明显改变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采用资料X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60例中临床治愈8例,显效34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40例中临床治愈2例,显效15例,有效1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两组对比,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变化及理化检查指标相比较,除类风湿因子阴转率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如疼痛、肿胀、压痛、功能障碍、晨僵的好转,抗链“0”及血沉下降等各项指标有差异,且治疗组疗效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或<0.01)。
3 讨论
药蜡全方具有祛风散寒、活血止疼、温经通络、补骨壮骨之功。其中,羌独活、雷公藤、桂枝可以祛风除湿、温经通络;寄生、川断可以补骨强筋骨;川乌可以散寒除湿;白芥子辛温通阳,搜经络之顽痰;全蝎、蜈蚣、乌梢蛇、搜剔经络之风;制乳没能破瘀血、通络道,再利用石蜡热容量大,导热性小,蓄热量高、保温性强,而且冷却时体积缩小,可对组织形成机械性压迫的特点,通过药物溶于石蜡中,将药物及热能传到机体内部。药蜡的温热效应可提高局部组织的温度,舒张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提高皮肤组织的通透性。药物通过皮肤黏膜的吸收后,能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提高组织的代谢率,促进炎症的吸收消散,从而消除肿胀,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
此方法在我们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具有疗效可靠,价格低廉,安全方便等特点,易于患者接受。这类患者病程较长,疼痛缠身,影响日常生活,平时在家自己采用此方法治疗,也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冯正仪.内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45
(编辑 谢 琳)
作者单位:256613 山东省滨州市中医院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