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素致急性溶血反应死亡1例
第1页 |
参见附件(256KB,2页)。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85-1672(2006)-08-0730-02
1 案例资料
1 1 简要案情 死者韩 ×(男,71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和冠心病史。因再发心慌、胸闷半月于某年2月15日住院治疗,入院后给予降血压、改善心肌供血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心慌、胸闷症状好转。3月3日10时,死者在输葛根素注射液后突发腰背部剧痛,解酱油色尿15ml,并感恶心、呕吐。连续查血常规Hb由入院时153g/L进行性下降至99g/L;尿常规BLD+++,PH6 0,出凝血功能示:APTT 72 7S, TT 85 8S, PT31 5S,INR2 45。诊断为急性溶血性贫血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0时40分患者经抢救无效于同年3月3日20时40分死亡。因家属对其死因有疑义,遂委托本院对其进行法医技术鉴定。
1 2 解剖检验 大脑:左大脑中动脉、椎动脉粥样硬化,肉眼见软脑膜较厚。小脑:表面及切面肉眼未见异常。心脏:各瓣膜结构肉眼可见明显增厚;主动脉内壁可见多处粥样硬化斑。左、右冠状动脉开口未见异常。肾脏:肾的一极表面有大小1cm×1cm的囊肿;另一肾的中部有一3 5cm×3 5cm类圆形囊肿,内壁光滑,其内充满淡黄色清亮液体。余未见异常。
1 3 病理检验 大脑:大脑各部位皮质、基底节、海马神经细胞嗜酸
性变;卫星现象及噬神经现象多见;皮质可见一定程度的水肿。脑血管硬化性改变多见。基底部脑动脉中层钙化明显,并可见含铁血黄素细胞沉着和多个腔隙性软化灶,偶见胶质结节。全脑可见弥漫性淀粉样小体。小脑:浦肯野氏细胞嗜酸性变,数量减少。心脏:心肌细胞弥漫性大小不均,胞核畸形;心肌黏液样变多见,部分心肌细胞嗜酸性变。部分心肌纤维断裂和波浪样改变,偶见小血管玻璃样变;乳头肌纤维可见钙盐沉积。冠状动脉未见异常。肾脏:皮质部分肾小球玻璃样变、纤维化,肾小球周围纤维化伴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相当部分肾小动脉、入球小动脉管壁增厚、玻璃样变。肾小管自溶明显。肾髓质集合管内可见较多血红蛋白管型(见图1)和少量蛋白管型(见图2)。
图1、集合管内的血红蛋白管型图2、集合管内的蛋白管型
1 4 鉴定结论 死者韩×系因急性溶血致溶血性肾病和全身多脏器急性缺血缺氧性功能衰竭死亡。
2 讨论
急性溶血反应为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重症状,患者常可出现发热、血红蛋白尿、腰痛、黄疸等症状。葛根素的化学名为4,,7-二羟基,8-β-D葡萄糖异黄酮。是临床常用的血管扩张药,对冠状动脉和脑血管有扩张作用,并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以肝、肾、心脏及血浆中较高,并可通过血脑屏障。药品说明书标明的不良反应为:个别病例用药开始时有暂时性腹胀、恶心等消化道反应,继续用药反应消失。近年来,国内外对葛根素引起发热(体温多骤然升高38 8~40 6 ℃)[2]、皮疹【2】、急性左心衰【3】及过敏性休克【4】等病例已见报道,但葛根素引起急性溶血反应导致急性死亡的病例尚未见报道。本病例使用的葛根素是在正常用法、用量范围内使用下而出现的急性溶血反应,说明葛根素在临床广泛使用的同时,其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逐渐显现。本文旨在提醒临床使用葛根素时,合理安全用药并加强对葛根素不良反应的监测。特别是老年患者,应注意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方面的严格监测。葛根素引起的急性溶血反应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程伟进,胡红玲葛根素注射液致发热的回顾性调查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00 ,9 (3) :1291
[2]欧阳小青,欧阳亮121例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中原医刊,2004 ,31 (22):4
[3] 洪永敦,钟艳萍普乐林注射液不良反应18 例观察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9 ,10 (2) :1191
[4] 朱久珍 葛根素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4,(1):4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