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动物类 > 蕲蛇
编号:181801
蛇年说蕲蛇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21日 中国医药报 2013.03.21
     □ 李京生

    今年是蛇年,蛇是十二属相之一,又称为“小龙”。龙是中华民族至高无上的图腾,远古时代龙蛇同宗,神话传说中人类的始祖伏羲氏、女娲氏都是人面蛇身,民间故事《白蛇传》则讲述了经过千年修炼的白蛇与人相爱的美好传说。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有蛇的分布,已知约有3000余种蛇,其中有毒蛇600余种。我国已发现的蛇类约200余种(或亚种),其中有几十种是毒蛇,在民间最知名的是五步蛇,传说人被这种蛇咬伤后走不出五步就会死亡。唐代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记载的蛇就是这种蛇。捕蛇人捕捉五步蛇后将其杀死、干燥,向朝廷进贡以供药用。

    五步蛇中药名为“蕲蛇”,以产于蕲州而得名,古称“褰鼻蛇”,别名又称“大白花蛇”、“棋盘蛇”。蕲蛇为爬行动物蝰科五步蛇(尖吻腹)除去内脏的干燥体,主产于浙江、广东、广西、江西、湖北、湖南等地,过去多为野生,现在有人工饲养品。蕲蛇药用多在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蛇腹,除去内脏,洗净,用竹片撑开腹部,盘成圆盘状,烘干后拆除竹片。
, 百拇医药
    蕲蛇呈圆盘状,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习称“翘鼻头”;上腭有管状毒牙,中空尖锐;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17~25个,其“V”形的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习称“方胜纹”,有的左右不相接,呈交错排列;腹部撑开或不撑开,灰白色,鳞片较大,有黑色类圆形的斑点,习称“连珠斑”(又称“念珠斑”);腹内壁黄白色,脊椎骨的棘突较高,呈刀片状上突,前后椎体下突基本同形,多为弯刀状,向后倾斜,尖端明显超过椎体后隆面;尾部骤细,末端有三角形深灰色的角质鳞片1枚(习称“佛指甲”);气腥,味微咸;以头尾齐全、条大、花纹明显、腹内壁洁净者为佳。

    临床应用蕲蛇多用黄酒炮炙,加工时除去头部及尾部角质鳞片,切段,加黄酒拌匀,闷润,待黄酒被吸尽,放入热锅内,文火加热,炒至表面颜色加深,取出。饮片呈段状,表面色泽加深,微有酒气。过去北京用过“蘄蛇肉”(加工时去除骨骼),现在已无此种炮制加工规格。

    蕲蛇性味甘、咸、温,有毒,归肝经;具有祛风、通络、止痉功效;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喎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等症;用量3~9克,研末吞服,一次1~1.5克。
, 百拇医药
    蕲蛇的蛇毒主要存在于头部的毒腺中,传统应用的中药饮片经过产地加工(去除内脏烘干)和炮制加工(去除蛇头黄酒炙)已经无毒。需要注意的是,民间用活体五步蛇直接放入白酒中泡制药酒的方法与中医临床用药方法不同,虽然酒精能够使蛇毒变性失活,但是喝这种药酒还是要谨慎。五步蛇的蛇毒具有抗凝抗栓、去除纤维蛋白原、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降低血脂等作用。

    蛇的全身都是宝,蛇肉鲜美可口,营养丰富,为餐中佳肴;蛇胆、蛇毒、蛇蜕等均可入药治病。五步蛇由于既可药用又可食用,野生资源越来越少,属于国家保护动物,目前药材市场上蕲蛇价格已经达到每公斤2000元。药材市场上有伪劣品存在,有的是把死后变质的蕲蛇加工成干燥品,这种蛇肉颜色较深,气味不正;有的是把鲜蕲蛇剖腹后在蛇身皮下掺入异物,如其他动物的肉或面粉等,使其增重,折断面或饮片横切面可见在蛇皮与蛇肉之间有明显异物。

    (本文作者为北京中医药学会中药资源及鉴定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