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食疗药膳 > 食品安全 > 食品安全常识
编号:175163
【科学看食安】“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可能不含奶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1月23日 中国医药报 2020.11.23
     □ 马冠生 张玥

    前段时间,“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成为了各大社交网站的热门话题。深秋初冬,为亲朋好友点上一杯热乎乎的、甜蜜蜜的奶茶,成为时下年轻人表达关心的一种方式。

    奶茶,乍一想应该既有奶又有茶,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健康饮品。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香甜的奶茶饮料也存在一些健康隐患。

    奶茶原来是咸的

    十几年前提到奶茶,大家会联想到游牧民族的特色饮品——咸奶茶。内蒙古、西藏等地的居民将茶砖和奶加盐熬制,做成咸奶茶。而现在提起奶茶,大家多会想起遍布大街小巷的珍珠奶茶、丝袜奶茶,它们都是甜奶茶。

    15世纪,茶叶传入印度。印度人把茶叶切碎加奶,和丁香粉、肉桂等香料烹煮,使茶香和奶香相融。据推测,这就是现代甜奶茶的雏形。
, http://www.100md.com
    你喝的奶茶可能就不含奶

    事实上,如今市面上销售的奶茶饮料和上述两种奶茶都不同,无论从口感还是成本的角度出发,很少再用牛奶和茶叶调制。

    茶饮料国家标准(GB/T 21733-2008)中奶茶饮料与奶茶味饮料的定义为: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茶粉等为原料,加入乳或乳制品、食糖和(或)甜味剂、食用奶味香精等的一种或几种调制而成的液体饮料。

    虽然标准中要求蛋白质含量大于等于0.5%,但乳或乳制品并不是奶茶饮料的必需原料,也就是说你喝的“奶茶”可能就不含奶。

    “无糖”不等于不含糖

    现在很多奶茶店都推出“无糖奶茶”,其实只是在制作过程中不额外加糖,但原料中已经含有不少的添加糖。添加糖是含糖饮料危害健康的元凶,多项研究表明,添加糖摄入过量不仅会导致肥胖和龋齿,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病风险。
, 百拇医药
    国家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规定,只有每100克含糖量小于等于0.5克的食品才可以标注“无糖”。所以,绝大部分“无糖奶茶”并不是真的不含糖,而这种错误的信息很可能误导消费者,导致他们摄入过量的添加糖。

    反式脂肪酸易引起发胖

    奶茶中含有脂类物质,它能让食物口感顺滑、增加香气。传统奶茶醇厚的口感来源于奶中的脂类物质,但有些店家为了节约成本、提升口感,直接加入大量奶油或植脂末,导致奶茶中反式脂肪酸含量超标。过量的反式脂肪酸会减少人体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而高密度脂蛋白是动脉硬化的预防因子。同时,反式脂肪酸会增加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栓的形成。因此,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是有害的。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建议,每天摄入反式脂肪酸不超过2.2克。

    咖啡因含量超标
, http://www.100md.com
    不少人喝完奶茶后兴奋不已,晚上失眠,这是因为奶茶中咖啡因的作用。咖啡因有中枢神经兴奋作用,适量饮用可以提神。2018年发布的《咖啡与健康的相关共识》显示,人体对咖啡因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敏感的人会影响睡眠;大量摄入咖啡因还会影响钙的吸收,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风险。

    目前,虽然没有明显证据证明咖啡因会导致癌症,健康成年人适量饮用也不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风险,但共识建议,健康成年人每日摄入咖啡因不超过210~400毫克。孕妇和儿童青少年不建议饮用咖啡,孕妇每日摄入咖啡因不应超过150~300毫克,儿童青少年不超过每千克体重2.5~3毫克。

    奶茶饮料中的咖啡因主要来源于茶粉。市场调查检测发现,部分奶茶含有大量咖啡因。对咖啡因敏感人群,饮用奶茶饮料需要注意。

    奶茶好喝可别“贪杯”

    健康生活从“管住嘴”开始。奶茶饮料虽然口感好、味道甜,但大量饮用市售的某些勾兑奶茶饮料,可能导致添加糖、反式脂肪酸、咖啡因等物质摄入过量。

    因此,建议大家将奶茶饮料等含糖饮料当作生活的调剂,饮用要有节制,偶尔品尝即可。对于孕妇、青少年、肥胖人群等特殊群体,则应尽量少喝或者不喝奶茶饮料。建议有睡眠障碍、患有胃病和糖尿病的人不喝奶茶。

    最后,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择此类产品时,要仔细看好产品标识和配料表,确实想喝奶茶就选含奶的、不含添加糖或添加糖少的。(本栏目由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冠名支持,作者马冠生系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四季保健 > 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