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肾上腺疾病 > 嗜铬细胞瘤
编号:184991
加拿大提示嗜铬细胞瘤患者全身用皮质类固醇的风险
http://www.100md.com 2021年8月3日 中国医药报 2021.08.03
     近日,加拿大卫生部发布消息,提示在已确诊、疑似或未察觉的嗜铬细胞瘤患者中使用全身用皮质类固醇时的嗜铬细胞瘤危象风险。

    关键信息

    ● 据医学文献报道,当全身用皮质类固醇(如地塞米松)用于已确诊、疑似或未察觉的嗜铬细胞瘤患者时,与嗜铬细胞瘤危象(一种罕见且危及生命的急症)有关。

    ● 对已确诊或疑似嗜铬细胞瘤患者,在接受全身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前应谨慎评价风险和获益。

    ● 鉴于目前全身用地塞米松在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的应用,应密切监测接受地塞米松治疗的患者是否出现潜在的不良反应,包括嗜铬细胞瘤危象。

    背景

    地塞米松是一种具有糖皮质激素效应的皮质类固醇产品,用于治疗多种炎症相关性病症,包括但不限于重度过敏、类风湿性关节炎、各种皮肤和眼部病症、内分泌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血液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和某些类型的血癌。
, 百拇医药
    近日,加拿大公共卫生署发布了一份源自临床药理学工作组的声明,推荐在需要补氧或机械通气的COVID-19住院患者治疗中,应尽可能考虑静脉注射6 mg地塞米松进行全身性给药,并持续10天。

    据医学文献报道,全身使用地塞米松和其他类型的皮质类固醇在已确诊、疑似或未察觉的嗜铬细胞瘤患者中可引发嗜铬细胞瘤危象。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分泌儿茶酚胺的交感神经系统肿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临床表现可能有所不同,特征性体征和症状包括高血压、出汗、心悸和头痛。

    嗜铬细胞瘤危象是一种罕见的危及生命的内分泌急症,该情况下嗜铬细胞瘤释放高水平儿茶酚胺,导致急性、重度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从而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采用恰当治疗或危象减弱后通常可逆转。若患者不知晓患有嗜铬细胞瘤,则嗜铬细胞瘤危象可能难以诊断,因为它可能与其他危及生命的病症相似。及时确认诊断可提高生存率。
, 百拇医药
    文献证据

    文献中报道了怀疑由皮质类固醇引起的嗜铬细胞瘤危象病例。一篇文献综述汇总了肾上腺肿块患者在皮质类固醇或促皮质素给药后发生儿茶酚胺危象的25例病例,其中8例报告使用地塞米松。体征和症状表现包括高血压、心悸、心律失常、头痛、恶心、呕吐、心肌缺血、肺水肿和休克。在这25例病例中,超过30%的病例死亡,且大多数须送入重症监护室。观察到皮质类固醇的类型、剂量、给药途径以及症状出现时间存在相当大的变异性。许多病例中皮质类固醇使用前未诊断出嗜铬细胞瘤。在进行高剂量全身性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后的患者中报告了一些儿茶酚胺能危象病例。这些病例提示肿瘤大小和用于DST的剂量可能在儿茶酚胺危象风险中起作用。怀疑可引起危象的地塞米松最小剂量为2 mg口服给药(每6小时1次),发病时间为5小时。

    文献报道了加拿大1例未察觉的嗜铬细胞瘤患者在全身用地塞米松后出现肾上腺危象。该病例为1名73岁男性,无相关既往史,也无规律性药物治疗,因非特异性、轻度上腹部不适伴有恶心、呕吐、直立性头晕和心悸急性发作而至急诊室就诊。此时该患者处于牙科手术后接受阿莫西林、布洛芬和全身用地塞米松(每天4 mg持续3天)治疗的第3天。作者指出,临床过程以及地塞米松给药,后儿茶酚胺短暂大量释放强烈提示地塞米松是肾上腺危象的触发因素。
, 百拇医药
    截至2021年4月21日,加拿大未见其他全身用皮质类固醇(包括地塞米松)相关性嗜铬细胞瘤危象疑似病例报告。

    机制与结论

    尽管全身用皮质类固醇与触发嗜铬细胞瘤危象有关,但其机制仍不明确。已提出多种机制假设,包括儿茶酚胺对外周血管和心脏作用的增强潜在地导致血管病变、组织坏死和出血。另一种假设提出皮质类固醇受体表达增加可介导嗜铬细胞瘤肿瘤对皮质类固醇的敏感性,并触发儿茶酚胺的合成、产生和释放。

    文献证据提示,在已知嗜铬细胞瘤患者或患有肾上腺腺瘤但嗜铬细胞瘤生化检查结果阴性的患者中,应避免全身用地塞米松和其他皮质类固醇,因为这可能会引发肾上腺素能危象。

    对于接受全身用地塞米松或其他皮质类固醇制剂治疗并出现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休克、心律失常、心脏缺血或其他提示肾上腺素能危象症状的患者,应考虑将嗜铬细胞瘤危象作为一种鉴别诊断。

    (来源: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网站),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