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卫生报》 > 2008.07.10
编号:16488
让患者对医方的不信任通过对治疗过程的参与而化解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10日 医药卫生报 2008.07.10
     黄河三门峡医院 卫礼堂

    有人说,随着人们对医学知识的了解,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度在降低,医生在病人心目中的地位受到了动摇,事实确实如此。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类社会已经从工业时代进入了信息时代,在这一过程中,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的不仅是社会经济生活,还有人们的思维模式、消费观念……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医患关系变成了法律或合同关系,经营者与消费者关系,患者已从过去的求医变成了现在的择医。按照常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文明建设有了物质保障,医疗技术水平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态度改善了,医患关系应当更加文明、和谐,可是,“医生越来越难当了”、“绝不再让自己的孩子选择从医”、“一只脚踩着医院、一只脚踩着法院”……的声音从未停止。

    如何有效缓解这种职业压力,我个人认为,在医疗技术、服务质量、医疗环境等方面不断提高与改善的同时,应当注重培养自己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职业思维,变患者的监督为患者的参与,让患者对医方的不信任通过对治疗过程的参与而化解。

    信息时代,广播、电视、互联网……各种传媒铺天盖地,从前在老百姓眼里神秘而深奥的医学知识已经不再是那样的遥不可及,患者获取医学信息的途径也更加方便快捷,要求信息对称的愿望也更显突出,作为健康需求者,已经有条件的利用其所获得的信息资源更加理性的对待医生的建议或意见,而不再像以往一样一味的遵从。医务工作者在与其沟通时,当你讲的与患者的想法一致时,他会毫不犹豫的认同,当你讲的与患者的想法不一致时,有的患者会婉转的提出自己的见解,有的会和你发生争执,有的则会保持沉默。前两者显性的参与能够促使我们作进一步的有效的沟通,其结果必然医患双方的共赢。而后者往往会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来对医方的不信任,从而成为的对医方监督者,而且这种由于不信任导致的监督会持续在整个诊疗过程,医生任何一次小的失误或者服务不到位都会成为医患纠纷的导火索,在结果没有发生之前,整个监督的过程对于医生而言可能是浑然不知。对于医患纠纷的双方而言,则永远都不会有真正的赢家。

    因此,想方设法使患者对治疗过程的不信任通过对治疗过程的参与而化解掉,可能会成为今后医生主导地位下降时代的一种有效沟通模式,我们必须逐渐适应它,比如在沟通中医生要主动征求患者的意见:

    通过我的检查,您可能是××病,我是这样治疗的……您看可以吗?

    不过您也可以通过网上查询或询问其他医生,看这样处理有没有不合适的地方,这也是我学习的机会,咱们都是为了病人好嘛。

    您在住院过程中有好的意见或建议,希望能和我及时交流,这样可能更有助于病人的恢复。

    注重患者的参与,绝不是一味的迎合,而是以一种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所有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所以说,与其被动的接受监督,不如邀其主动参与,这样会更有利于医患双方在更大的范围中寻求医疗方案的共识,最大可能的求同,最小可能的存异,在医患双方无法信息真正对称的今天或许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