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卫生报》 > 2009.05.26
编号:11312
多点执业如何“破冰”
http://www.100md.com 2009年5月26日 医药卫生报 2009.05.26
     □本报记者 李伟强

    新医改方案明确指出,将“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人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这一政策的出台迅速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医生多点执业,对老百姓有什么好处?是否会调动医生的积极性?医生、医疗机构、患者三方能否达到理想的“三赢”?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进行了采访。

    资源这样共享

    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意义重大。郑州市儿童医院党委书记高占标认为,这充分体现了人力资源共享的理念。过去,医生只能在固定地点行医,一些医生会因此感觉到自己的才能难以充分发挥,价值无法得到体现。注册医师多点执业后,可以充分利用专业技术才能,服务不同层次的患者。

    “允许医生多个地点执业,最大的受益者应该是患者。”河南省人民医院卢建敏医生对实行医生多点执业表示赞同,认为其对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促进区域间、机构间人员和技术的交流,提高基层医院诊疗技术水平,特别是方便基层群众看病就医具有积极作用。
, http://www.100md.com
    然而,也有人对此表示了自己的担忧:“现在医院什么病人都收,如果放开行医限制,会不会鼓励越来越多的小医院收治自己治不了的病人?自己没这个实力看,硬把病人留着,会不会延误病人的治疗?”此外,还有市民担忧,医生多点执业引起的医疗责任由谁来承担?如果走出去带来的收入远远高于医院正常的手术,巨大的利益诱惑会不会导致医生耽误自己医院的病人?

    对此,河南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田常俊说:“鼓励地方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这是公立医院对注册医师管理模式的创新,并不能简单理解为‘走穴’的合法化。”就多点执业和“走穴”的本质区别,田常俊分析说:“‘走穴’是为个人利益所走,多点执业是为公益、为缓解基层的医疗卫生需求而执业。价值取向不一样,监管机制当然也不一样。”

    重在规范管理

    目前,我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30%又集中在大医院,基层医疗资源仅占有极少部分。大医院对高技术人才存在绝对垄断,医疗资源配置严重失衡。
, 百拇医药
    百姓有愿望,政策定方向。那么,让医生多点执业走到阳光中,还有多少更具体、更细致的工作要做?

    “医生多点执业,医院的监管非常重要,所在医院应当明确医生在本院的出诊时间、应承担的责任。规范管理医生兼职的医疗行为,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关键。”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相关专家指出,目前,鼓励多点执业与现行规定并不相符,医生多点执业尚无法律依据,如果国家明确探索医生多点执业行医,就该尽量消除其中的障碍,除去医生们的后顾之忧,那么现行的《执业医师法》顺理成章需要修改。

    郑州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周崇臣认为,医生多点执业,分析来看益处颇多,但真正操作起来则需要一个过程。首先,这一政策的实施要“有组织、有计划、有层次、有步骤”进行,让更多患者享受到便捷而又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又对广大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有所保障。应完善医师多地点执业体系,促进医师多地点执业立法。其次,要建立社会化的执业医师信用评估体系,加强对执业医师的行业监督,医生兼职所得收入要公开透明。此外,依靠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制度,从医疗质量、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对医师进行评定,这样医生多点执业才能合法化。唯有如此,医生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