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卫生报》 > 2009.08.06
编号:11916
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原则和优势
http://www.100md.com 2009年8月6日 医药卫生报 2009.08.06
     河南风湿病医院 赫 军 张广辉

    类风湿性关节炎祖国医学属“痹证”“顽痹”“尪痹”等范畴。中医在诊治该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有其独特的优势。

    一、诊断方面:辨病辨证,循证入微。

    临证四诊合参,结合患者病情、体质等背景资料,运用全国名老中医娄多峰教授“虚、邪、瘀”的治痹理论,细致入微地辨证,逐层剖析病情之属寒属热、在气在血、或阴或阳、在表在里及其脏腑所在,并推之该病属虚属实,虚在何方,邪在何处,以何邪为主,判定病情轻重缓急、预知病情预后转归,综合归纳患者的证侯类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要注重因人、因病、因不同的体质、生活环境等,全面考虑,做到辨证准确,为制定科学合理、高度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做准备。

    二、治疗方面:杂合以治,综合治疗。

    临床使用的中药是经过若干年经验积累起来的,具有平调阴阳、补益气血、调理脏腑、祛风除湿、疏通经脉、顾护脾胃等标本兼治的作用。无明显的像非甾体抗炎药的胃肠道反应,免疫抑制剂的肝肾功能损害,白细胞下降、骨髓抑制、淋巴反应等毒副反应,一般不需要每月复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担心高血糖、高血脂、骨坏死等副反应,价格相对低廉,可明显减轻患者经济及心理压力,适宜长期服用。临床一些应用成熟的中成药、制剂等具有服用方便、效果好而且持久停药后不易复发等优点。

    在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执行中,应处理好“标与本、缓与急、表与里、内与外、动与静、治与防、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不同的病程、病理阶段都有其相应的治疗方法。病急、本虚者应住院治疗,可配合中医中药外治,如中药外洗、外敷、针灸、膏药等,即行“杂合以治”。

    “综合治疗”是对病情复杂、个体差异较大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较为实用的治疗方法。综合治疗没有固定模式,临床要因时、因地、因人,将各种治疗方法有机地综合运用,制定科学、合理、全面、经济、实用,患者乐于接受的高度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充分体现中医学的人文因素,“医乃仁术,医乃仁爱”。

    三、调摄防护方面: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慢病防残,瘥后防复。

    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不仅仅在于症状的缓解或消除,而是治、防并重,即预防病情反复,达到既治病又治人,最大限度地让患者能够回归社会,并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学在注重药物治疗的同时,注重情志调畅、心理疏导,积极挖掘患者自身的免疫潜力;防范风寒湿等外邪再次入侵;预防感染、外伤、劳逸、天气、季节变化等因素对该病的影响;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和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练气功等;强调养生保健,如多食核桃、山药、黑豆、咸鸭蛋等一些补益之物,增强体质,使治疗与防护、调摄相结合,做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有机统一。使天、地、人相应,阴阳平调、气血充盛、脏腑康健,机体健壮、病体康复。,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