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卫生报》 > 2009.08.27
编号:12249
临床上容易混淆的两种注射法
http://www.100md.com 2009年8月27日 医药卫生报 2009.08.27
     洛阳市孟津县常袋卫生院 姚伟旗

    临床上的注射法分为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法、静脉注射法以及一种特殊注射法——心内注射法。

    皮内注射法主要在药物皮试、预防接种时应用。皮下注射法主要在局部麻醉、预防接种时应用。肌内注射法主要在要求药物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或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用。静脉注射法主要在需要迅速发生药效、诊断性检查及静脉营养时应用,临床上住院病人应用最广泛。心内注射法是一种在紧急抢救时应用的注射法,因操作难度大,技术水平要求高,具有较大的肌肉、心肌坏死风险,目前已极少应用。

    其中皮内注射法、静脉注射法很易区分,难区分的是皮下注射法和肌内注射法。这两种注射法许多临床医务人员在理论上都说得有条有理,但在实际操作应用过程中,即便在护理岗位上工作多年的护士也极易把皮下注射的药物误操作为肌内注射,尤其在基层医院和村级诊所更为普遍。皮下注射与肌内注射的主要区别在于:皮内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30°~40°夹角进针;肌内注射时针头和注射部位呈90°进针,两者均需快速进针,一般进针约2.5~3厘米(针头的2/3,消瘦的病人和幼儿酌减)为宜,切勿将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衔接处折断。

    有一点需要特殊说明,在抢救药物过敏性休克时应用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在药物说明书、某些杂志上,甚至一些教科书上都表示为:皮下注射。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秦厉杰主任说,当病人发生过敏性休克时,抢救病人是争分夺秒的。深部肌肉组织的血管比皮下组织丰富,因此,深部肌肉注射比皮下注射药物吸收迅速,药效产生快,易于病人的抢救。皮下注射是不科学的,对抢救病人来说是浪费了时间。笔者深感秦主任讲得有道理,在临床实践中笔者也是这样应用的,效果理想。望基层同道参考。,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