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卫生报》 > 2009.10.13
编号:9798
眼科临床探索的新触角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0月13日 医药卫生报 2009.10.13
     在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今年短期内发表三篇高分值临床SCI文章,引起了同行的关注。

    多中心研究终结临床术式20年争议

    黎晓新教授牵头的“确定黄斑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模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日前被现今眼科杂志中影响因子最高的杂志《Ophthalmology》(影响因子5.29)刊用,标志着我国的多中心研究开始走向国际。

    长期以来国际上对黄斑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模式没有统一规范,导致不同医院不同专家采用的方法多种多样,手术疗效难以保证。为此,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基金资助下,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牵头,组织国内15个眼科中心,进行了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以期确定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模式。这是国际上针对黄斑孔视网膜脱离治疗模式的第一篇基于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章。最终研究确定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应首选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膨胀气体填充的术式,结束了该领域长达二十余年的争论。

    传统器械在玻璃体术中拓展功能

    现今国际上流行的使用特殊器械的微创玻璃体手术具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由于其适应证窄,主要适用于简单手术病例,例如单纯的玻璃体积血、混浊,各种黄斑手术,眼内炎,轻中度视网膜脱离等。对于较复杂手术,目前的微创手术器械尚存在较多不足,并且由于该设备需增加较多经济成本,基层医院开展受到一定限制,无法使低收入人群享受到这一技术。

    赵明威教授经过近三年的实践,认为改良传统的玻璃体手术方法也可做到微创:通过缩小结膜切口至1~1.5毫米,改良巩膜缝合技术,术中注意某些操作细节,手术结束时完全可以做到结膜免缝合。由于采用的是传统玻璃体手术器械,对于较复杂的手术不受任何限制,而且不增加任何手术成本,尤其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堪称中国特色的微创手术技术,所以这一成果近日被国际著名眼底病学刊物《Retina》(影响因子3.478)接收。

    治疗“中浆”找到有效经济的方法

    赵明威教授还把触角伸向多数眼底医生认为不需要触及的疾病——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该病高发于中年男性,主要症状特点为视力轻中度下降,视物变形、变暗,多数患者在4~6个月后可自愈,但仍有5%的患者迁延不愈,致视力严重下降。

    赵明威教授引入国际上最新的治疗理念,采用光动力疗法治疗该病。该方法主要用来治疗老年黄斑变性等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但治疗成本昂贵,并且用治疗黄斑变性的方法治疗“中浆”有相当大的安全隐患。为此,赵明威教授积极探索治疗“中浆”既安全又有效的光敏剂维速达尔剂量。结果表明,采用高剂量维速达尔的光动力疗法治疗急性“中浆”有诱发黄斑区新生血管形成的风险。序列降低光敏剂剂量研究发现,光动力疗法治疗“中浆”时维速达尔的最低安全有效剂量为常规治疗剂量的30%。采用此剂量治疗急性“中浆”安全有效,可缩短患者病程,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此研究成果同样被《Retina》杂志刊用。

    (据《健康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