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卫生报》 > 2019.05.07
编号:22397
榆钱不买千金笑
http://www.100md.com 2019年5月7日 医药卫生报 2019.05.07
     榆钱不买千金笑

    □胡献国

    《三国演义》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中写道:“红牙催拍燕飞忙,一片行云到画堂。眉黛促成游子恨,脸容初断故人肠。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须百宝妆。舞罢隔帘偷目送,不知谁是楚襄王。”这里的榆钱即药食两用食物榆钱。

    榆钱为榆科植物榆树的花。每到春天,榆树上一簇簇、一串串的榆钱花有的像小鸟,有的像谷穗,形态各异,随风摆动。“风吹榆钱落如雨,轻如蝶翅,小于钱样”,是对榆钱花真实形象的写照。中医认为,榆钱性甘、微辛,味平,归肺、脾、心经,具有健脾安神、清热泻火、止咳化痰、利湿消肿之功效,适用于失眠、食欲不振、带下、小便不利、水肿、小儿消瘦、烫伤、烧伤、疮癣等。《名医别录》记载:“主小儿痫,小便不利,伤热。”营养分析表明,榆钱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每100克榆钱含水分82克、蛋白质3.8克、钙280毫克、磷100毫克、铁22毫克、胡萝卜素0.75毫克、维生素B10.5毫克、维生素B20.1毫克、烟酸1.4毫克、维生素C9毫克。

    榆叶为榆科植物榆树的叶。中医认为,榆叶味甘,性平,归脾、胃经,具有清热利尿、安神、祛痰止咳之功效,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石淋、尿浊、失眠、暑热困闷、痰多咳嗽、酒渣鼻等。《食疗本草》记载:“利小便,主石淋。”《本草纲目拾遗》记载:“嫩叶作羹食之,消水肿。”《本草纲目》记载:“煎汁洗酒渣鼻;同酸枣仁等分蜜丸,日服,治胆热虚劳不眠。”

    榆白皮为榆科植物榆树树皮或根皮的韧皮部。中医认为,榆白皮性寒,味甘,归胃、大小肠经,具有利水通淋、消肿解毒之功效,适用于小便不通、淋浊、水肿、痈疽发背、丹毒、疥癣等。《神农本草经》记载:“主大小便不通,利水道,除邪气。”《名医别录》记载:“主肠胃邪热气,消肿,疗小儿头疮痂疕。”《药性论》记载:“主利五淋,治不眠,疗齁。焙杵为末,每日朝夜用水五合,末二钱,煎如胶服。”

    榆荚又名榆荚仁,为榆科植物榆树的果实或种子,4~6月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果翅,晒干。中医认为,榆荚性寒,味甘、酸,归脾、肾经,具有清热、杀虫之功效,适用于妇女白带、小儿疳热羸瘦。《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主妇人带下,和牛肉作羹食之。”《医林纂要》记载:“补肺,止渴,敛心神,杀虫匿。”

    榆仁酱又名榆酱,为由榆荚和面粉等制成的酱。《本草纲目》记载:“性温,味辛,无毒。”《食疗本草》记载:“能助肺气,杀诸虫,下气,令人能食。又心腹间恶气,内消之,陈者尤良。又涂诸疮癣妙。又卒患冷气心痛,食之瘥,并主小儿痫,小便不利。”

    (作者供职于湖北省远安县中医院),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