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卫生报》 > 2019.05.28
编号:22690
医圣的养生之道
http://www.100md.com 2019年5月28日 医药卫生报 2019.05.28
     医圣的养生之道

    □郑玉平

    “有才何须多开口,万般滋味肚中藏。有缘伴君三杯酒,相逢一笑齿留香。”这说的是什么?对,它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饺子。其实,饺子的发明与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医生有关,那就是被后人誉为医圣的张仲景。

    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辞官回乡正值冬至这一天。寒风刺骨,雪花纷飞。他看见很多无家可归的老百姓饥寒交迫,有的把耳朵都冻烂了,还有的因伤寒之疾而死。他心里十分难受,经过研究,研制出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叫“祛寒娇耳汤”。他让徒弟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口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给每个穷人一碗汤,2个“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汤,浑身发暖,两耳生热,再也没人把耳朵冻伤了。从此人们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

    张仲景生于东汉末年,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繁,加之民间疫病流行,很多人死于非命。为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药方,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这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为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他还坚持为百姓治病,即使在当官期间,每月的初一、十五也打开衙门,在大堂上坐诊。为了纪念张仲景,后人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统称为“坐堂先生”。

    张仲景对医术与养生术都有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尤其在养生方面更是身体力行。他认为,养生应建立在医学知识基础之上,只有认真钻研医药方术,懂得人体生长衰老及发病规律,方能为人祛除疾病,并保养自身,达到健康长寿、科学养生的目的。张仲景主张的养生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种:

    慎养正气,未病先防。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中写道:“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别无由入其腠理。”“养慎”即谨慎地内养正气,是通过合理的饮食起居、充足的睡眠和正确的生活方式等,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养护脾胃,顾护正气。张仲景依据《黄帝内经》所说的“胃气是人赖以生存的根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理论,提出了“四季脾旺不受邪”的观点。也就是说,一年四季之中,只要人的脾胃功能始终保持旺盛,内外病邪就不会侵扰人体。

    饮食调养,药食两用。《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了食物调护方法近百条,涉及的食物非常广泛,均为百姓餐桌常见品种。他深知,日常养生离不开食物的合理搭配,为此曾创制千古驱寒第一名方——当归生姜羊肉汤,温中补血、祛寒止痛。

    针灸调理,激发经络。张仲景不仅擅长使用汤药治病,而且也擅长用针灸治病、保健。通过刺激人体的一定穴位,激活经络气血,增进机体代谢能力,达到强壮身体、养生延寿的目的。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惠民县胡集镇郑家村卫生室),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