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卫生报》 > 2019.06.18
编号:22992
趣谈名医的绰号
http://www.100md.com 2019年6月18日 医药卫生报 2019.06.18
     趣谈名医的绰号

    □郑玉平

    历史上许多名医都有绰号,这些绰号大多数是人们根据医家的特点拟定的,朗朗上口,饶有趣味,既能反映医家的专长,又能体现患者对医家的爱戴之心。

    专科特长

    元代名医沈好问的先世是南宋时杭州太医院针灸医生,由于医术高明被称为“沈铁针”。南宋骨科名医嵇清,外号就是“嵇接骨”。明代山东眼科医生赵镗,被称为“赵光明”,可想而知他的医术之高明。清代四川有位姓闵的外科医生,擅长手术治疗,被称为“闵刀刀”,其真实名字反而不为人知。明代医师洪涛,时称“补唇先生”,可见他是治疗兔唇(唇裂)的高手。长于脉诊的医家,常可得到“三点”的称号;所谓“三点”,即三指点脉可知病源。如南宋江西庐山名医刘开,人称“刘三点”。

    研究独到

    以书名为绰号的,一般表示该医家对此书有很深的研究。近代名医秦伯未,有“秦内经”之称,著有《秦氏内经学》等书。宋代有位刘姓医者,自注《难经》,为人讲解,自号“刘难经”。

    经历独特

    宋代儿科医生李信,常被召入宫中看病,因其年老,被赐坐车入宫,时称“李车儿”。

    用药特点

    最常见的是人们以某位医家最善用的药物作为其绰号。明代医家张景岳,有“张熟地”之称。他认为,“人参有健运之功,熟地禀静顺之德,此熟地之与人参,一阴一阳,相为表里,一形一气,互主生成。性味中正,无逾于此,诚有不可假借而更代者矣”。医学史上对熟地的推崇,没有人能比得上这位“张熟地”。善于用附子的医生有很多,古代有“严附子”(严观),近代有“祝附子”(祝味菊)。此外,还有“石膏孔”孔伯华,“王大黄”王莘农……最有意思的是浙江医师刘恒龙,因用药猛峻,号称“火药刘”。

    疗效显著

    这类绰号以“一剂”“一帖(贴)”“一趟”者居多,如游延受被称为“游一剂”,陆才被称为“陆一帖”等。更为夸张的是以“半贴”为号者,如清代法燮延,据说治伤寒药不尽剂即可愈病,人称“法半贴”;明代婺源名医张温,也叫“张半贴”。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惠民县胡集镇郑家村卫生室),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