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卫生报》 > 2019.07.30
编号:23618
长夏时节话养生
http://www.100md.com 2019年7月30日 医药卫生报 2019.07.30
     长夏时节话养生

    □胡本先

    说起长夏,很多人也许有点陌生,一年不是春夏秋冬四季吗?怎么还有长夏?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一年也可分为春、夏、长夏、秋、冬5个季节;长夏在夏末秋初,涵盖了小暑、大暑、立秋、处暑4个节气。长夏(阴历六月,阳历7~8月)应脾,也就是说,此时与人体脾的关系最密切。长夏季节是中医理论中一个特别的时间段。从夏至开始,便标志着进入长夏时节,这也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同时,人体的生理、病理也将发生变化,在长夏显得很脆弱,容易患各种疾病。

    中医认为长夏属土,人体五脏中的脾也属土;长夏的气候特点是偏湿,湿与人体的脾关系最密切,所谓“湿气通于脾”,所以脾应于长夏。因此,长夏是健脾、养脾、治脾的非常重要的季节。在疾病养护方面,长夏胜冬,克制宿疾。《黄帝内经·素问》中所说的“春夏养阳”“长夏胜冬”,即助长夏天的旺盛阳气,来克制和驱散冬天阴寒之邪,使一些宿疾得以祛除。因此,长夏期间在养生方面,要以健脾护脾为主,辅以祛湿以养脾,这正是中医理论中的“四季脾旺不受邪”的机理所在。

    饮食养生方面,长夏的湿邪最易侵犯脾胃的功能,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因此饮食宜清淡,少油腻。要以温食为主。古人主张长夏饮食应“温暖,不令大饱,时时进之……其于肥腻当戒”。即长夏的饮食要稍热一点,不要太寒凉;亦不要吃得太多,但在次数上可稍多一些。因长夏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每日三餐应保证营养均衡,保持进食时间及进食量的规律性,勿过饱过饥,吃到八分饱即可。

    此时最容易发生胃肠道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发热、腹痛腹泻等,多由贪凉或进食生冷食品导致。在饮食选择方面应以健脾、清热、利湿为基本原则。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冰冻瓜果应当适可而止,不能过量,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引发皮肤的疔疮痈疡;不要贪喝冰冻过的水、饮料,最好喝常温的饮品;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等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吃。多进食粗粮,争取每餐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如西瓜、冬瓜、丝瓜、黄瓜,以及薏米、荷叶等。

    药物防护方面。长夏在五脏属脾,脾最怕湿邪来犯,受湿邪的侵袭容易出现周身乏力、脾胃不和、恶心出汗、手足水肿、大便稀溏等。而长夏季节雨水较多,暑热夹湿,脾胃受困,人常常显得精神委顿,食欲不振,胸闷腹胀,困倦乏力,大便稀薄,舌苔厚腻。因此,除了在饮食上宜清淡,少食油腻,多吃些解暑健脾的食物外,还应该根据长夏时节通常夹湿夹滞的特点,家中常备藿香正气水(用于长夏外感暑湿内伤湿滞的防护)和调胃消滞丸(用于外感暑湿饮食内伤的防护)等家庭必备良药,谨防您在高温酷暑之际因暑湿而中招。

    (作者供职于陕西省岚皋县中医医院),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