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卫生报》 > 2019.08.06
编号:23717
三伏天 既要防暑也要防寒
http://www.100md.com 2019年8月6日 医药卫生报 2019.08.06
     入伏后,高温、高热、高湿的“桑拿天”频繁出现,各类健康问题接踵而来。很多人认为,“伏天里要一心防暑”,但是,也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此时防寒甚至比防暑还重要。很多人在三伏天洗冷水澡、蹚凉水、吹空调、喝冷饮、吃凉菜、吃冰冻过的水果等,都会导致寒气入体。

    在中医理论中,三伏天的“伏”指的是“伏邪”,即“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三伏天的暑邪非常强悍。中医认为,很多“病根儿”都是在三伏天落下的,伏天最需要提防的应该是寒。

    少食寒凉之物

    闷热潮湿的三伏天,人体容易被寒邪侵袭。入伏后,人体阳气在一年中逐渐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腠理开泄,一旦着凉,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人们在夏季喜食冷饮、爱吹空调等过度贪凉的行为,都可能让身体在无形中被寒邪入侵。很多病就是由于进食寒凉之物使阳气受损,或过于贪凉致外邪入侵所致。
, 百拇医药
    三伏天很炎热,身体出汗多,消耗大,很容易出现疲劳、消化功能减退的情况。如果吃得不对,很容易导致免疫力降低,引起疾病。因此,人们在三伏天饮食上要注意少食寒凉之物,以免寒邪入侵。

    注意事项

    避免冷风直吹 无论是开空调、吹电风扇,还是窗边纳凉,都要避免长时间对着身体直吹。夜晚睡觉时,门窗别开小缝儿,以防虚邪贼风。吹空调的时候要注意不可对着颈椎直吹,也不可在大汗淋漓的时候,直接进入寒冷的空调房,否则会引发疾病;吹空调时,要经常开窗,确保室内外空气的对流,换气通风。

    自主活动多出汗 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待在屋里,不想出门。其实,欲祛湿排寒,归根结底是要增加自己的阳气,阳气旺,自然寒不侵体。因此,三伏天应适当出门活动,出出汗,长长阳气;可在晨昏之时,适当外出活动。
, 百拇医药
    护好咽喉、后心 咽喉和后心是人体较薄弱的地方,很容易受到风寒的侵袭。护好这两个部位,有助于帮助身体抵御寒气。

    防寒方法

    常按足三里穴 按足三里穴,有助于运化水湿。取足三里穴,握拳轻叩两百下,以略感酸胀为度,早晚各1次,有调和营卫之气的作用。

    饮姜茶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姜含有挥发性姜油酮和姜油酚,有活血、祛寒、祛湿、发汗之功效;特别是姜,具有利胆、健胃止呕、辟腥臭、消水肿的作用,与蜂蜜合用有益于肝病患者康复。

    吃羊肉 三伏天人们贪凉,这个时候适当吃点暖性的羊肉,有利于发散滞留在体内的寒气,疏通经络。夏季吃点羊肉,能够补充营养,还可以排出身体中的毒素。
, http://www.100md.com
    温水泡脚 每天早睡,不要熬夜,睡前用38~45摄氏度的温水泡脚,可祛湿,改善睡眠质量。

    拔火罐 拔火罐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泄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扶正祛邪,治愈疾病。夏季留罐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分钟左右。

    艾叶垫 用艾叶500克,晒干,揉碎,用纱布包制成坐垫,然后坐在上面。艾叶性温,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等功效。艾叶装在坐垫里,温暖之气从肠道进入人体,可以温暖五脏六腑,甚至可以治疗受寒诱发的腹泻。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惠民县胡集镇郑家村卫生室), 百拇医药(郑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