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卫生报》 > 2019.11.26
编号:25190
肝动脉造影栓塞术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1月26日 医药卫生报 2019.11.26
     ——让肝癌消融治疗更精准

    □郑 琳

    对于小肝癌(直径<1厘米),以射频消融术(RFA)为代表的根治性微创介入手术以其高效而微创的优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

    许多肝癌患者常常经过上腹部多期增强CT或MRI(磁共振成像)检查后就接受了RFA手术。然而,我们在临床上时常会遇到一些患者,在接受RFA术后1个月复查时,发现肝内又出现了新发病灶。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也让医生感到困惑。

    随着CT及MRI的升级换代、造影剂的推陈出新,尤其是肝癌特异性造影剂普美显的应用,小肝癌的影像检出率及诊断特异性比率均明显提高。于是,有医生认为,之前医学界提出的肝癌影像诊断的“金标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碘油栓塞后CT扫描,作为小肝癌的诊断已经没有实施的必要,完全可以被先进的无创影像检查所取代。

    对此,笔者认为,对于以下情况——常规CT及MRI扫描提示肝内可疑结节但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发现两个及以上多结节小肝癌患者,肝癌术后肿瘤标记物升高的患者,很有必要接受一次肝动脉插管造影检查及碘油栓塞的微创介入手术。

    推荐理由:一、无创的CT及MRI多期增强扫描时间点的选择,是基于多数人在造影剂注入静脉后,经血液循环在肝动脉期及肝门静脉期药物浓度最高值的估计而定的。但是,每个人血液循环速度的差异、肝动脉的血管解剖变异、肿瘤供血动脉的管径大小的不同,均会影响肝脏显影效果。

    DSA技术是介入科医生通过微创手术,直接把导管插入肝动脉造影,避免了上述因素的影响。此外,DSA机器的类CT扫描功能,可根据患者血管显影时间而制定个体化的扫描时间点,进行动脉期及静脉期的多期扫描及数据分析,故诊断更准确。

    二、肝脏特异性造影剂普美显的应用,虽然提高了小肝癌的诊断检出率,但治疗时多采用CT或B超引导,无法做到病灶的同步显示,故仍然会造成治疗定位不准确、病灶治疗的遗漏等。

    与此不同的是,介入栓塞后,碘油沉积于肝癌细胞区域,很容易被CT扫描识别,从而可以精准地引导后续的消融治疗。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肿瘤医院),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