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驱虫剂 > 乌梅丸
编号:27161
乌梅丸加味治疗泄泻合并痤疮
http://www.100md.com 2020年7月14日 医药卫生报 2020.07.14
     □闫京涛

    刘某,男,30岁,腹痛、腹泻3年余。患者3年前开始出现脐周下腹部隐痛,腹泻,大便每天3次~5次,不成形,间断药物治疗后,症状时轻时重,反复发作。近期患者腹痛、腹泻加重,到笔者所在医院就诊。

    刻诊:面色白,面部、背部可见痤疮,背部为甚,部分红肿疼痛,怕冷,无汗,喜温热食物,时感腹部隐痛不适,腹泻,大便每天3次~5次,不成形,进凉食后加重,腹部触诊无压痛,舌质淡红,苔白,脉沉弱。

    辨证:脾肾阳虚,寒热错杂。

    治则:温补脾肾,固肠止泻兼清上热。

    方药:乌梅丸加味。乌梅30克,党参15克,淡附片12克先煎,细辛3克,肉桂6克,当归10克,干姜10克,黄连6克,黄柏10克,花椒6克,吴茱萸6克,肉豆蔻9克,补骨脂10克,五味子10克,麸炒白术12克,甘草6克。共7剂。每天1剂,每剂水煎400毫升,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二诊:患者服药后腹痛明显减轻,大便次数减少,每天1次~2次,不成形,面部、背部痤疮无明显变化,舌脉无明显变化,守上方继续服用14剂。

    三诊:患者腹痛消失,大便每天1次,不成形,面部、背部痤疮明显减少变小,守上方继续服用2个月后,无腹痛等不适,大便每天1次,面部、背部痤疮大部分消失。嘱咐其继续服药巩固疗效。

    按语:患者先天禀赋不足,命门火衰,饮食生冷伤及脾胃,寒自内生,致脾肾阳虚,运化失职,水谷不化,而成泄泻。《景岳全书·泄泻》记载:“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而阴寒独盛,故于子丑五更之后,当阳气未复,阴气盛极之时,即令人洞泻不止也。”阳虚阳气郁闭,郁而化热,故现面部、背部痤疮。证属脾肾阳虚,上热下寒,给予乌梅丸加味温补脾肾,固肠止泻兼清上热。方中淡附片、肉桂、干姜、麸炒白术温补脾肾;党参、肉豆蔻、干姜、甘草温中健脾益气,散寒止痛;黄连、黄柏清热解毒燥湿;乌梅、五味子酸涩收敛止泻,全方谨守病因病机,方证对应,故能取得很好疗效。

    (作者供职于濮阳市中医医院),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