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Y > 郁证
编号:33738
辨证治疗郁证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2月17日 医药卫生报 2020.12.17
     辨证治疗郁证

    □刘建英

    患者为女性,36岁,2020年6月1日就诊。

    主诉:咽中似有物梗塞1月余。

    现病史:受疫情影响,生意不佳,导致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伴随性情急躁易怒,口苦而干,失眠多梦,症状随情绪波动而时轻时重。无咽痛及吞咽困难,无咽中食物梗塞难下。

    中医诊断:郁证。

    证候:痰气郁结,气郁化火。

    治法:行气开郁,清胆泻火。

    方药:温胆汤加味。法半夏6克,竹茹6克,枳实6克,橘皮9克,茯苓4克,黄芩6克,浙贝母6克,瓜蒌皮9克,玫瑰花6克,合欢皮6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1枚。共7剂,每天1剂,水煎400毫升,分早、晚两次温服。

    二诊:2020年6月8日。患者服药后觉得失眠多梦好转,余症效差,舌苔黄腻,脉滑数,仍守原方,加六字诀锻炼。锻炼方法:每天3次,每次6遍。用鼻吸气,口呼气,呼吸突出“慢、细、匀、长”4个特点,以呼气时念“嘘”字出声音,再默写一遍“嘘”字。

    三诊:2020年6月15日。患者症状消失,舌苔薄白,脉和缓有力,心情宽舒欢畅,停药治疗,嘱患者继续坚持六字诀锻炼。

    小结:患者因情志不舒,引起气机郁滞,气机不畅,气滞则痰火内生,邪气郁结体内,形成郁证。据症、舌脉象辨病为郁证,辨证为痰气郁结夹热证,治宜行气解郁,清胆泻火。故择方温胆汤加味,理气化痰,清胆和胃,宁心安神。据《神奇的中医八大名方》记载,有人分析近40年期刊文献中运用温胆汤的3600余例病案,其中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占22%,只要见到痰气郁阻证就可用温胆汤,说明痰作为病理产物是引发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六字诀系周代道家创始人老子所作,属健身气功。六字诀现存文献最早见于南北朝梁代陶弘景所著《养性延命录》。六字诀法,即“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有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气功一词最早见于晋代道士许逊所著的《净明宗教录》。气功在古代被称为“吐纳”“导引”“按蹻”“行气”等。许逊曰:“学道之士,初广布阴骘,先行气功。”气功是“调身、调息、调心”三调合一的身心锻炼技能,气功疗法是传统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非药物疗法。练“嘘”字对应于肝,肝主情志,呼出有声是泻肝胆实火,而又疏肝理气。通过中药治疗结合气功锻炼,患者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作者供职于淇县桥盟乡卫生院),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