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下丘脑-垂体疾病 > 骨质疏松症
编号:40869
骨质疏松症:“沉默的杀手”
http://www.100md.com 2022年12月17日 医药卫生报 2022.12.17
     □牛培君

    “年纪大了,经常腰疼、背疼、腿疼,全身都疼!”家里的老人总是这么说。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老人弯腰驼背,走路步态越来越不稳,时常感觉骨头疼,常常滑倒,甚至咳嗽一声、打个喷嚏就引起骨折。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骨质疏松症。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常见病、多发病,跃居慢性病的第3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6%。由于该病潜伏期长、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却影响着老人的生活质量,尤其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有时候会给老人带来致命性伤害,因此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那么,哪些人容易得骨质疏松症呢?骨质疏松症有什么症状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么进行预防呢?

    一、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年龄超过50岁的女性;过早停经(<45岁);亲属中有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病史等,都是发生骨质疏松症的不可控因素。另外,长期卧床、缺乏运动、酗酒、吸烟、低钙饮食或过度节食、低体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患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长期使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物、类固醇皮质激素、抗惊厥药物、一些治疗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药物等)都会造成骨质疏松症。我们可以采取措施,预防骨质疏松症。此外,孕产妇、儿童、青少年,钙摄入少或者维生素D缺乏的人群也会患骨质疏松症。因此,骨质疏松症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

    二、骨质疏松症的症状

    不同程度的四肢痛或腰背痛乃至全身骨痛,甚至出现驼背、身高下降等情况,这些都在提示可能出现了骨质疏松症,需要积极寻求医生的帮助。

    三、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症?

    1.早期筛查

    对于≥65岁的女性和≥70岁的男性,可每年进行DXA(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

    2.积极规范治疗原发性疾病

    糖尿病、绝经早、性腺功能减退、类风湿关节炎等易导致骨质疏松症。要注意避免可能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抗凝血剂等药物。这些药物会扰乱激素水平,导致骨骼中钙、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的流失。

    3.改善生活方式

    均衡营养及适当运动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法宝。骨骼健康的基本补充剂是钙和维生素D,人们可以通过提高日常膳食中牛奶及乳制品的比例来补充钙质。老人或肝肾功能不全者,可使用活性维生素D。要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碳酸饮料等。老人可进行户外散步、跳舞、打太极拳、游泳等相对缓和的运动,维持正常肌肉力量和骨骼强度,同时通过晒太阳促进体内维生素D合成,有利于钙吸收。

    2021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65岁的人口占比分别为18.7%和13.5%,人数分别达2.6亿和1.9亿。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在不断加快,骨质疏松症特别是其诱发的脆性骨折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因此,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显得越来越重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对老人进行正确、良好的健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也有助于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供职于郑州市骨科医院脊柱骨科Ⅰ),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