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试操作要点有哪些更新
□刘会超
皮试,即皮肤试验,是对皮肤组织进行的一种快速检查个体有无变应原特异性IgE(血清免疫球蛋白)抗体的生物检测,通常用来预测药物过敏反应。在临床中,常见的有青霉素皮试、头孢皮试等。
多年来,为了防止过敏反应发生,特别是严重过敏反应发生,有关部门规定青霉素在使用前需要做皮肤敏感试验,皮试阴性的药物可以给患者使用,皮试阳性的则禁止使用。在临床上,因做青霉素皮试、头孢皮试呈阳性,所以青霉素类、头孢类药物不能让患者使用,这种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这就促使一些临床医生放弃青霉素类、头孢类的药物,而选用其他药物治疗疾病。其中,除一些正常皮试外,临床上还存在一些不必要的皮试,既造成了医疗资源浪费,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治疗。
在2021年4月26日,经多方努力下,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年版)》(以下简称《原则》),对于我国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皮试工作的实际推进,不仅需要药师、临床医师的科普宣传、身体力行,还需要广大患者的理解和支持。
《原则》中指出,青霉素类药物在使用前需要做常规的青霉素皮试。头孢菌素类药物,在用药前做常规皮试,对过敏反应的临床预测价值无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并且,大多数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说明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均未要求用药前做常规皮试。同时,单环类、头霉素类、氧头孢烯类、碳青霉烯类等其他β内酰胺类也不推荐做常规皮试。由此可以看出,在使用青霉素前可做常规皮试,头孢类药物不推荐做常规皮试,仅在特定情况下需要做皮试。
那么,皮试阳性类药物不能使用了吗?或者皮试阴性患者,服用该类药物后就一定不会过敏吗?这就涉及皮试的假阳性、假阴性问题。也就是说,该类药物进入人体之前产生的物质,直接影响着过敏反应。不难发现,药物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及规范储存与配制,可以预防和减少过敏反应。并且,临床操作的规范性与结果的解读,会直接影响皮试结果。关于青霉素与头孢菌素的交叉过敏反应问题,以青霉素与第一代头孢菌素之间的交叉过敏性比较多见,可达10%;第二代头孢菌素与青霉素之间的交叉过敏反应率仅为2%~3%;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与青霉素之间的交叉过敏反应率低至0.17%~0.7%。
目前,相对于过分依赖皮试,详细询问疾病史和辨别过敏史,更能预防和减少过敏反应。值得注意的是,皮试仅能用于判断药物引起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并不能预测其他较为少见的过敏反应。因此,在用药过程中,仍需要密切监护,尤其是初次用药前30分钟,更应如此。
其间,医务人员应熟悉严重过敏反应救治措施,配备过敏反应抢救药品和设备,可有效减少不必要的皮试。这样,不仅能减少医疗资源浪费,还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作者供职于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 百拇医药
皮试,即皮肤试验,是对皮肤组织进行的一种快速检查个体有无变应原特异性IgE(血清免疫球蛋白)抗体的生物检测,通常用来预测药物过敏反应。在临床中,常见的有青霉素皮试、头孢皮试等。
多年来,为了防止过敏反应发生,特别是严重过敏反应发生,有关部门规定青霉素在使用前需要做皮肤敏感试验,皮试阴性的药物可以给患者使用,皮试阳性的则禁止使用。在临床上,因做青霉素皮试、头孢皮试呈阳性,所以青霉素类、头孢类药物不能让患者使用,这种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这就促使一些临床医生放弃青霉素类、头孢类的药物,而选用其他药物治疗疾病。其中,除一些正常皮试外,临床上还存在一些不必要的皮试,既造成了医疗资源浪费,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治疗。
在2021年4月26日,经多方努力下,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年版)》(以下简称《原则》),对于我国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皮试工作的实际推进,不仅需要药师、临床医师的科普宣传、身体力行,还需要广大患者的理解和支持。
《原则》中指出,青霉素类药物在使用前需要做常规的青霉素皮试。头孢菌素类药物,在用药前做常规皮试,对过敏反应的临床预测价值无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并且,大多数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说明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均未要求用药前做常规皮试。同时,单环类、头霉素类、氧头孢烯类、碳青霉烯类等其他β内酰胺类也不推荐做常规皮试。由此可以看出,在使用青霉素前可做常规皮试,头孢类药物不推荐做常规皮试,仅在特定情况下需要做皮试。
那么,皮试阳性类药物不能使用了吗?或者皮试阴性患者,服用该类药物后就一定不会过敏吗?这就涉及皮试的假阳性、假阴性问题。也就是说,该类药物进入人体之前产生的物质,直接影响着过敏反应。不难发现,药物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及规范储存与配制,可以预防和减少过敏反应。并且,临床操作的规范性与结果的解读,会直接影响皮试结果。关于青霉素与头孢菌素的交叉过敏反应问题,以青霉素与第一代头孢菌素之间的交叉过敏性比较多见,可达10%;第二代头孢菌素与青霉素之间的交叉过敏反应率仅为2%~3%;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与青霉素之间的交叉过敏反应率低至0.17%~0.7%。
目前,相对于过分依赖皮试,详细询问疾病史和辨别过敏史,更能预防和减少过敏反应。值得注意的是,皮试仅能用于判断药物引起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并不能预测其他较为少见的过敏反应。因此,在用药过程中,仍需要密切监护,尤其是初次用药前30分钟,更应如此。
其间,医务人员应熟悉严重过敏反应救治措施,配备过敏反应抢救药品和设备,可有效减少不必要的皮试。这样,不仅能减少医疗资源浪费,还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作者供职于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