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患者都适合行脑深部电刺激术吗
□赵然
随着3月1日河南省将神经刺激器植入术纳入医保乙类,越来越多的帕金森病患者前来咨询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的相关事宜。DBS是在脑内核团或特定的脑区植入刺激电极,通过脉冲电刺激调控相关核团或脑区的功能,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并非所有的帕金森病患者都适合进行DBS。
帕金森病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常见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日益加剧,帕金森病患者也逐年增多。很多帕金森病患者早期药物治疗反应良好,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及疾病的进展,一部分患者会出现运动并发症,比如异动症、肌张力障碍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对于经过充分的药物调整且不能有效控制症状的患者,经过系统评估后,若诊断明确,病程≥5年,符合手术适应证和时机,可考虑进行DBS。
以下是《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第二版)》(2020)推荐的适应证和手术时机。
适应证:
1.原发性帕金森病或者遗传性帕金森病、各种基因型帕金森病,对复方左旋多巴反应良好。
2.药物疗效显著减退,或者出现明显的运动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
3.出现不能耐受的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到药物疗效。
4.存在药物无法控制的震颤。
5.严重的共存疾病除外:有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有严重(难治性)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类疾病;有医学共存疾病,影响手术或生存期。
手术时机:
1.病程:原则上,病程≥5年的帕金森病患者建议进行DBS手术治疗。病程在5年以下,但符合原发性帕金森病临床确诊标准的患者,手术适应证明确,建议病程放宽至4年。以震颤为主的帕金森病患者,经规范的药物治疗震颤改善不理想且震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经过评估后建议放宽至3年。
2.病情严重程度:有“开关现象”的症状波动患者,关期的Hoehn Yahr(一个用来纪录帕金森病情的分级表)分期为2.5期~4.0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3.年龄:手术患者的年龄通常小于75岁。若患者的身体状态良好,建议适当放宽年龄限制。
DBS具有相对创伤小、安全和可调控等优点,可以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但并不是所有帕金森病患者都适合进行DBS,术前需要进行系统的评估,筛选合适的患者。需要强调的是,手术虽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但是不能根治疾病,患者术后仍需要应用药物治疗,但可适当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一科), http://www.100md.com
随着3月1日河南省将神经刺激器植入术纳入医保乙类,越来越多的帕金森病患者前来咨询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的相关事宜。DBS是在脑内核团或特定的脑区植入刺激电极,通过脉冲电刺激调控相关核团或脑区的功能,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并非所有的帕金森病患者都适合进行DBS。
帕金森病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常见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日益加剧,帕金森病患者也逐年增多。很多帕金森病患者早期药物治疗反应良好,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及疾病的进展,一部分患者会出现运动并发症,比如异动症、肌张力障碍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对于经过充分的药物调整且不能有效控制症状的患者,经过系统评估后,若诊断明确,病程≥5年,符合手术适应证和时机,可考虑进行DBS。
以下是《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第二版)》(2020)推荐的适应证和手术时机。
适应证:
1.原发性帕金森病或者遗传性帕金森病、各种基因型帕金森病,对复方左旋多巴反应良好。
2.药物疗效显著减退,或者出现明显的运动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
3.出现不能耐受的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到药物疗效。
4.存在药物无法控制的震颤。
5.严重的共存疾病除外:有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有严重(难治性)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类疾病;有医学共存疾病,影响手术或生存期。
手术时机:
1.病程:原则上,病程≥5年的帕金森病患者建议进行DBS手术治疗。病程在5年以下,但符合原发性帕金森病临床确诊标准的患者,手术适应证明确,建议病程放宽至4年。以震颤为主的帕金森病患者,经规范的药物治疗震颤改善不理想且震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经过评估后建议放宽至3年。
2.病情严重程度:有“开关现象”的症状波动患者,关期的Hoehn Yahr(一个用来纪录帕金森病情的分级表)分期为2.5期~4.0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3.年龄:手术患者的年龄通常小于75岁。若患者的身体状态良好,建议适当放宽年龄限制。
DBS具有相对创伤小、安全和可调控等优点,可以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但并不是所有帕金森病患者都适合进行DBS,术前需要进行系统的评估,筛选合适的患者。需要强调的是,手术虽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但是不能根治疾病,患者术后仍需要应用药物治疗,但可适当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一科),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