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卫生报》 > 2023.04.27
编号:43100
高热的病因与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23年4月27日 医药卫生报 2023.04.27
     □单士西

    发热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高热在临床上属于危重症范畴,若腋温超过37.4摄氏度,且1天内体温波动超过1摄氏度以上,可认为发热。低热是指腋温在37.5摄氏度~38摄氏度之间、中度热是指腋温在38.1摄氏度~39摄氏度之间、高热是指腋温在39.1摄氏度~40摄氏度之间、超高热是指腋温在40摄氏度以上。对高热患者应及时适当降温,以防出现惊厥和其他不良后果。高热的病因有哪些?该如何治疗?通过下文详细了解一下。

    高热的病因

    引起高热的病因有很多,急性高热一般是由急性感染性疾病引起的,颅内损伤、惊厥及癫痫发作时,也可能会出现急性高热;急性高热还可能是输血、输液后的反应;部分人群在过敏或是疫苗接种后,也会出现高热。

    长期高热可能是由风湿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败血症、沙门氏菌感染等引起的;也可能是恶性肿瘤,比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结缔组织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代谢性疾病等也可能出现长期高热的症状。

    发热是人体患病时常见的病理、生理反应。不同的疾病,在发热时有不同的症状。如果患者在高热的同时,伴有寒颤,可能是肺炎、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胆囊炎等;若患者除了高热,还有胸痛、咯痰、咳嗽、气喘等症状,可能是肺结核、肺脓肿、胸膜炎、肺炎等疾病。

    如何治疗

    导致高热的原因有很多,出现高热时,患者需要尽快就医,明确病因,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对高热患者应及时进行身体降温,避免出现惊厥,一般采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高热患者在物理降温时可用温毛巾擦拭腋下、腹股沟、颈部等;药物降温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服用退烧药物,儿童也可以在肛门部位使用退热栓。

    另外,高热患者还可以采用中医针刺降温,常用的穴位有少商穴、合谷穴、曲池穴等。患者在高热时需要多喝水,补充电解质。如果患者喝水困难,可以采用静脉补液的方式补充水分。急性感染性疾病导致的高热,除了退热,还需要结合抗生素治疗。患者在用药方面要严格遵循医嘱,不宜过量更不能擅自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高热患者要穿宽松舒适的衣服,切忌采用捂被子发汗的方式进行身体降温;尽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天气寒冷的季节,患者需要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感冒。另外,要注意补充营养,如果没有明显咳嗽的症状,建议多吃水果,特别是水分较多的水果,比如西瓜、雪梨等,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糖分、水分。

    患者还要注意多休息,不熬夜。退热后,患者可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散步、练习瑜伽等,但是注意不要做剧烈运动;平时要多关注自己的身体情况,身体出现任何异常症状,都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检查治疗。

    (作者供职于泰安市中医二院),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