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耳疾病 > 中耳疾病 > 中耳炎
编号:43486
耳内镜治疗中耳炎的优势
http://www.100md.com 2023年5月18日 医药卫生报 2023.05.18
     □刁玉佩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多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

    非化脓性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等,化脓性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比较典型的表现就是耳朵疼痛,听力轻微下降;在急性期的时候会出现耳流脓,鼓膜穿孔,全身症状轻重不一,伴发有发热、畏寒等。

    耳内镜是对外耳道、鼓膜、中耳等进行检查或手术评估的一种腔镜仪器。耳内镜可以观察到手术显微镜不易观察到的部位,如上鼓室、后鼓室等,可以有一种比较好的视野。

    首先,它可以仔细观察耳内环境,相对于显微镜手术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手术切口,有利于保护患者的外观。

    其次,耳内镜对于鼓膜穿孔、鼓室情况的评估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发现额镜或电耳镜下不易发现的细微病变,协助排除中耳胆脂瘤、中耳恶性肿瘤等病变。因为用耳内镜做手术的话,它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穿孔的大小及周围的关系,相对来说手术比较容易进行。

    那么对于胆脂瘤,上鼓室胆脂瘤手术的话,因为胆脂瘤局限在上鼓室,可以通过耳内镜下,来切开上鼓室外侧壁来清除胆脂瘤,手术清除病灶以后,可以通过重建上鼓室来恢复外耳道的外观。耳内镜手术对患者的损伤就相当较小,可以达到一种比较理想的外耳道和鼓膜。

    耳内镜手术是耳显微外科和现代内镜技术结合的产物,耳内镜手术的基本理念与耳显微外科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

    耳内镜手术从理论上除了关注咽鼓管的通气功能外,更加注重上鼓室的通气功能,即前鼓峡、后鼓峡及鼓膜张肌皱襞对上鼓室通气功能的影响,同时强调注意对中耳乳突黏膜和正常结构的保护,是更符合中耳生理功能的手术方式。

    从技术上来讲,纤细的耳内镜可以越过相对狭窄的耳道,摄像头可以直接抵达术野,让术者清晰地看到鼓室四周的各个角落。即使是0度耳内镜也可以提供广角的视野,可以在不去除或少去除中耳正常结构的情况下观察到中耳腔的隐匿部位。

    耳内镜家族还有很多角度镜,因此耳内镜在慢性中耳炎手术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除此之外,耳内镜可以直接通过自然孔道至外耳道进入手术部位,因此术中损伤更小,较显微镜更加微创。

    由于不需要借道耳后乳突进路,避免了不必要的乳突骨质的磨除,更好地保护中耳原有的解剖结构,同时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显微镜不易看清的隐匿病变部位,以达到彻底清除病灶的目的。

    由于避免了耳后切口,患者术前不需常规行耳周理发,术后也不用包扎头部,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创伤,患者术后的疼痛不适感非常的轻微,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耳内镜手术是飞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随着手术技术,手术器械和理念的不断更新,耳内镜微创手术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好地造福于耳病患者。

    (作者供职于新乡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