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冠状动脉病 > 心肌梗塞
编号:44228
心肌梗死的那些事儿
http://www.100md.com 2023年6月17日 医药卫生报 2023.06.17
     □马新豫

    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心肌梗死发病突然,一旦发生会威胁到患者生命。人们应对心肌梗死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应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了解心肌梗死的急救护理知识,才能在出现心肌梗死后及时应对,改善预后。

    什么是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出现供血急剧减少或是中断的情况,心肌梗死在临床表现上具有突发性特征,所以患者一旦发生心肌梗死要及时进行急救处理。

    心肌梗死的主要症状有心绞痛加重,发作时间延长,患者在服用硝酸甘油后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出汗等现象,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下颌咽部和牙齿疼痛,或是心动过速、发热、恶心、呕吐、腹胀。除上述症状外,心肌梗死也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休克等并发症,严重时威胁患者生命。

    做好家庭急救很重要

    心肌梗死患者通常突然发病,且猝死可能性较高。所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日常一定要加强对心肌梗死的警惕。一旦发生心肌梗死,若4分钟内未展开有效治疗,就会损害到患者大脑,若8分钟内未得到及时治疗,患者死亡率会大幅度增加。因此,患者一旦出现心肌梗死要及时展开有效救治,所以相关群体应掌握一定的家庭急救知识,这对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若家中有人出现心肌梗死的相关症状,家属应避免搬动患者,要帮助患者采取平卧位,同时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救护人员到来,在等待过程中,家属可以给患者服用10粒速效救心丸,避免梗死面积扩大,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给予患者吸氧治疗。

    如何预防心肌梗死

    通过转变生活方式可以很好地预防心肌梗死,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要确保饮食结构合理,坚持低盐、低脂的原则,控制好自身体重;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适度运动,可选择一些有氧类运动,如爬山、散步、打太极拳等,以增强自身免疫力;确保心态平衡,心情不要大起大落,压力过大时要学会自我排解,同时还要做好对血压和血糖的监测,这样能很好地预防心肌梗死。

    及时是心肌梗死最为重要的治疗原则,只有做到早治疗,才能使梗死面积得以控制,保护患者的心脏功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心肌梗死疑似症状,患者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因拖延造成病情恶化。若患者症状比较严重需要在第一时间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并拨打急救电话,口服硝酸甘油。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遵照医嘱,定时、定量服药,避免出现随意减药或停药的现象,以免增大心肌梗死的发生概率。

    (作者供职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心内一科),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