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卫生报》 > 2023.09.28
编号:47645
肌酸激酶升高怎么办
http://www.100md.com 2023年9月28日 医药卫生报 2023.09.28
     □李文学

    经常有精神疾病患者家属问我:“医生,我家人的血清肌酸激酶(CK)为啥这么高?很严重吗?我们该怎么办?”

    精神疾病患者的CK升高别害怕,下面,我为大家详细介绍升高的原因。

    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精神疾病,是人类面临的严重疾病之一。

    CK广泛分布于全身,在骨骼肌中含量最高,其次是心肌和大脑。CK与细胞内的能量运转、肌肉收缩有关。在各种类型的心肌炎、心肌梗死、肌肉萎缩、脑膜炎、脑外伤、癫痫等疾病发作时,血清中的肌酸激酶含量会迅速升高,剧烈运动等也会导致其升高。因此,血清中CK含量可作为心肌梗死等疾病诊断的一个指标。

    在临床检验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精神疾病患者的血清CK异常升高,通常比正常人高数倍,甚至几十倍。

    经与临床医生沟通,我们对2022年1月~12月期间持续住院1个月以上的82例确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CK检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患者于入院当天和第30天采用PANS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综合评估疾病症状,并分组,同时采集静脉血进行CK检测。所有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接受利培酮治疗,以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K的改变。各组均排除心肌、骨骼肌、高血压病和心脑器质性疾病。同时,我们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医院职工30例作为对照组。检查结果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时的CK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尤其是急性发病期,且兴奋行为越严重,CK测定结果越高。随着治疗的逐步开展,病情好转,兴奋行为逐渐减少,CK值逐步恢复正常,提示该变化的可逆性。有的患者几天内就恢复正常,有的患者完全恢复正常需要30天或更长时间。这与疾病的控制程度有关。另外,不同症状的患者,CK含量变化也不同。

    我们对2022年CK测定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高于参考值上限及危急值样本数据占比虽然不大,仅有13.26%,但是均处于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有13例病例CK值甚至大于10000单位/升。临床症状缓解后CK水平随之降低。这提示CK指标活性可能成为精神分裂症兴奋症状诊断和治疗好转的生物学标志之一,对评估病情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CK有3种同工酶,即脑型(BB)、骨骼肌型(MM)和心肌型(MB)。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在发病初期,精神分裂症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杂化型)相对于正常组的升高幅度小于CK的升高幅度。因此,CK的升高并非因心肌细胞受损引起。

    关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兴奋症状能引起CK的改变,有人认为,肌肉运动增加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CK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精神分裂症患者,特别是阳性症状患者处于兴奋躁动状态时,由于肌肉运动量增加,导致能量代谢旺盛,细胞内CK合成量增加,引起血液中的CK水平升高。

    总之,精神疾病患者(特别是发作期患者)的CK异常升高,不一定是心肌出了问题,可能是骨骼肌运动量增加引起的一时性增高,待精神症状控制后自然就会下降;同时,可做一些心脏方面的检查,如心电图、血清肌钙蛋白、电解质等检查,以明确是否患病。

    (作者供职于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检验科),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