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重症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重症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ICU治疗的82例老年重症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重症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促进预后的改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老年重症心肌梗死;预见性护理;应用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起病急、进展迅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老年患者机体敏感性降低,心肌梗死的症状多不典型,尤其是老年重症心肌梗死,确诊时患者多病情进展较深,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症状,给临床的治疗和护理带来很大难度。预见性护理通过对病情的严密监控,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给予预见性干预,使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1]。本研究分析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重症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ICU治疗的82例老年重症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男25例,女16例,年龄62-84岁,平均年龄(68.6±5.4)岁,病程1-18h;对照组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67.9±5.8)岁,病程1-23h;所有患者均符合重症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年龄均高于60岁,经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查确诊;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病程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严密监护病情变化、对不良心理、并发症等发生后再行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①心理护理。本病患者大多有焦虑、恐惧、害怕等心理,难以较好配合临床治疗,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密切的沟通与交流,排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并告知患者本病的治疗目的及需配合事项,使患者获得科学的疾病认知,强调积极的心态对治疗效果的发挥和预后均有良好作用,促使患者主动调适心态,积极面对治疗[2]。②基础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有无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肾灌注水平、微循环系统、尿量等变化,并观察有无意识障碍,控制输液滴速,避免加重心脏负荷。③并发症护理。给予心电监护,时时观察心电图变化,并告知患者注意维持平和的心态,以免诱发心力衰竭;一旦发现有咳嗽,且痰液呈粉红色泡沫样,或出现阵发性困难等,则提示有心力衰竭发生,立即通知医生处理;给予患者清淡、含维生素、纤维的食物,嘱咐患者大便不可用力,防止患者便秘发生[3]。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明显缓解,心功能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心绞痛症状有所减轻,心功能有所提高;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无缓解或有所加重,心功能无变化或恶化。
1.4观察指标:護理后统计学并发症发生率、便秘发生率及死亡率,评价预见性护理效果。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给予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以率(%)表示,并行X2检验,以P<0.05代表组间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观察组护理后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便秘、死亡率比较,见表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老年重症心肌梗死病情重、并发症多、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合并症,临床死亡率较高。预见性护理的实施以病情变化为护理前提,密切监控生命体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预防性护理,并注重对心理状态的调节,避免不良情绪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另外,给予针对性的并发症护理,通过生命体征的监测尽早发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常见并发症,并备好抢救器械及药品,便于及时发现异常[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充分证明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重症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确切,既利于躯体症状的改善,也有利于心理状态的调适,对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玉丹.老年重症心肌梗死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6,4(4):106-107
[2]曾雨清.预见性护理在重症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224
[3]刘芳,张顺玉,陈艺珠.老年重症心肌梗死的预见性护理[J].当代医学,2015,21(15):98-99
[4]王微,李雪梅,郑娇阳.老年重症心肌梗死的预见性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8):108-110, http://www.100md.com(杨美芳)
关键词:老年重症心肌梗死;预见性护理;应用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起病急、进展迅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老年患者机体敏感性降低,心肌梗死的症状多不典型,尤其是老年重症心肌梗死,确诊时患者多病情进展较深,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症状,给临床的治疗和护理带来很大难度。预见性护理通过对病情的严密监控,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给予预见性干预,使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1]。本研究分析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重症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ICU治疗的82例老年重症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男25例,女16例,年龄62-84岁,平均年龄(68.6±5.4)岁,病程1-18h;对照组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67.9±5.8)岁,病程1-23h;所有患者均符合重症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年龄均高于60岁,经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查确诊;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病程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严密监护病情变化、对不良心理、并发症等发生后再行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①心理护理。本病患者大多有焦虑、恐惧、害怕等心理,难以较好配合临床治疗,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密切的沟通与交流,排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并告知患者本病的治疗目的及需配合事项,使患者获得科学的疾病认知,强调积极的心态对治疗效果的发挥和预后均有良好作用,促使患者主动调适心态,积极面对治疗[2]。②基础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有无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肾灌注水平、微循环系统、尿量等变化,并观察有无意识障碍,控制输液滴速,避免加重心脏负荷。③并发症护理。给予心电监护,时时观察心电图变化,并告知患者注意维持平和的心态,以免诱发心力衰竭;一旦发现有咳嗽,且痰液呈粉红色泡沫样,或出现阵发性困难等,则提示有心力衰竭发生,立即通知医生处理;给予患者清淡、含维生素、纤维的食物,嘱咐患者大便不可用力,防止患者便秘发生[3]。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明显缓解,心功能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心绞痛症状有所减轻,心功能有所提高;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无缓解或有所加重,心功能无变化或恶化。
1.4观察指标:護理后统计学并发症发生率、便秘发生率及死亡率,评价预见性护理效果。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给予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以率(%)表示,并行X2检验,以P<0.05代表组间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观察组护理后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便秘、死亡率比较,见表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老年重症心肌梗死病情重、并发症多、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合并症,临床死亡率较高。预见性护理的实施以病情变化为护理前提,密切监控生命体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预防性护理,并注重对心理状态的调节,避免不良情绪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另外,给予针对性的并发症护理,通过生命体征的监测尽早发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常见并发症,并备好抢救器械及药品,便于及时发现异常[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充分证明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重症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确切,既利于躯体症状的改善,也有利于心理状态的调适,对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玉丹.老年重症心肌梗死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6,4(4):106-107
[2]曾雨清.预见性护理在重症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224
[3]刘芳,张顺玉,陈艺珠.老年重症心肌梗死的预见性护理[J].当代医学,2015,21(15):98-99
[4]王微,李雪梅,郑娇阳.老年重症心肌梗死的预见性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8):108-110, http://www.100md.com(杨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