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前沿》 > 201710
编号:13613684
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17年5月15日 《健康前沿》 201710
     关键词:护理安全 老年 跌倒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从广义的角度看,护理安全还应该包括护士的执行安全,即在执行的过程中不发生允许范围与限度以外不良因素的影响和损害。护理安全管理是保证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内科住院患者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退化以及疾病的多发性、复杂性、突发性、猝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其安全,所以说老年住院患者是医院风险管理的高危人群。笔者对于这一特殊的高风险群体,着重分析住院期间存在的安全隐患,找出影响安全的因素,寻求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的策略,旨在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1 临床资料

    2013年12月~2017年1月入住心内科的老年患者1300例,男700例,女600例;年龄50-83岁,平均30-48岁。除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症、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主动脉夹层等专科疾病外,合并其他疾病者1 201例。常合并的疾病有:糖尿病、支气管哮喘、肺心病、老年性便秘、泌尿系感染、前列腺增生、老年性痴呆、脑梗死、骨老化、颈腰椎骨质增生、白内障、牙列缺失、下咽部吞咽困难等。130例(10%)患者单纯通过口服方式给药,1000例(77%)患者同时接受静脉及口服2种途径给药,300例(23%)患者还通过第3种途径给药,如皮下注射、肠道等方式给药。400例(30%)患者为首次入院,900例(70%)患者为再次或多次入院。

    2 安全隐患表现及原因分析

    2.1 跌倒 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包括:①平衡失调及步态紊乱;②疾病因素;③药物因素;④感觉功能因素;⑤环境因素。本组老年患者中1例发生过起床时因体位改变过快,下床站立出现头晕,险些跌倒;1例住单间患者洗澡完毕,出卫生间时家人未搀扶而跌倒。

    2.2 患者不合理干预治疗 本组8例心肌梗死患者、2例急性心衰患者因不习惯吸氧,自行取下吸氧管导致氧疗中断、缺氧、呼吸困难加重,经护士说服后重新吸上。20例患者因自行调节扩血管药物滴速,出现胸闷、心慌症状,经吸氧、使用利尿剂后症状缓解。某些重要用药,有医嘱但属自备药,患者忘记服用,本组有10例患者出现漏服降压药物,护士发现血压波动,经询问后补服。

    2.3 健康教育不到位 入院时反复告诉患者便秘、用力排便容易诱发心衰、心肌梗死、心脏破裂、脑卒中等,但是有些老年患者仍不注意;有的给药时间不合理;有的饮食管理及活动度指导跟不上。本组有6例患者床上、床旁排便后出现大汗、气憋、呼吸困难,经紧急处置后症状缓解。

    3 对策

    3.1 准确评估患者状况 老年人跌倒与体位性低血压、饭后低血压、药物相关性低血压有关。我们发现,老年患者沐浴后容易出现头晕,加上地面湿滑,容易滑倒。因此,结合科室特点,我们规定对所有新入院70岁以上患者进行入院评估时,护士要注意既往史及陪伴代诉情况,尤其是伴随症状和自护能力,有无视力障碍,蹲起能否自如,有无跌倒危险因素包括平衡失调、步态紊乱等,给予记录并依据风险程度挂出警示牌。

    3.2 重视药物护理 老年人往往出现“服药能力下降”,如漏服、多服等。心内科老年患者常用药物有抗高血压药、强心药、抗心律失常药、安眠药、降糖药、抗凝血药、泻药等。使用镇静催眠药易引起头晕、思睡、精神萎靡不振,影响判断力,服药后安排患者卧床休息,避免走动;服用降压药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指导患者起床及改变体位时动作宜缓慢;降糖药按要求餐前、进餐时正确服用并督促检查按时进食,以免引起低血糖。

    3.3 关注患者出科检查活动 科间转送或外出检查,虽然时间短,却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易引起护患纠纷。对此,我们制定了危重患者交接本、危重患者外出检查时提前做好计划,做好人员及物资准备,保证患者随到随检。

    3.4 严格操作流程,规范巡视签名制度 输液泵可严格控制輸入液量和药量,并能对输液过程中的气泡、阻塞等异常情况进行监测与报警,特别适用于输液精度及过程要求较高的心内科患者。如果护士过于依赖仪器监测,不交接班或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不安全情况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是护理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3.5 加强沟通,减少患者“违医行为” 患者的 “违医行为”是指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患者不遵医嘱行为造成的安全问题。护理安全措施的执行,取决于医患双方的配合,在平时的工作中,护理人员要进行反复有效的安全措施防范宣教。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将各项告知制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家属和陪护人员进行讲解,取得他们的谅解和认可,并得到他们的支持,使他们能自觉遵守,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3.6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医疗护理工作具有专科性强、个体差异大及疾病的复杂性等特点,造成在临床工作中,各项规章制度还不尽完善,因此护理管理的重点在于发现缺陷和漏洞,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如我科规定新入院患者护士长当天必须查房;根据老年患者血管情况进行评估与重点患者护理骨干负责制等各项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起到很好作用,消除了安全隐患,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史自强,马水祥,胡浩波,等.医院护理学.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238., 百拇医药(杜雪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