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保障静脉输液患儿护理安全的影响观察
摘要:目的 对小儿静脉输液实施护理干预,评价健康教育对护理安全的影响作用。方法 以我院实施静脉输液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实施调查,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患者,分别采取一般护理和健康教育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十分明显,P<0.05。结论 通过对实施静脉输液的小儿患者采取健康教育,有利于保障患儿输液安全,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关键词:小儿静脉输液;护理安全;健康教育
静脉输液是一种十分普及的护理操作规程,也是一种侵入性的操作,据统计90%-95%的患者均需要采取静脉输液治疗[1]。输液安全成为最值得关注的问题,而进行输液治疗的的患儿及家属往往存在害怕、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目前临床上开展的健康教育主要以预防、康复等知识为主,而对患儿实施过程操作中的健康教育部分较短缺。因此为规范静脉输液操作,保障患儿输液过程安全,实施健康教育对患儿及家长是必不可少的。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中,男女患儿比例33:27,年龄在0.5岁-9岁之间,年龄均值为(4.50±2.50)岁。观察组中,男女患儿比例32:28,年龄在0.5岁-8岁之间,年龄均值为(4.25±2.25)岁。
研究对象选自我院于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120例静脉输液患儿,通过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儿资料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得出P>0.05,表示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之间存在良好的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输液期间病情观察等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具体实施如下。
1.2.1 输液前的教育
首先对患儿进行身份核对,根据患儿药费清单或输液卡上的药名,向患者讲解患儿所用药物的名称及药理作用、全天用药量等。家属普遍担心液体滴时会有空气进入体内,发生空气栓塞。告知患者输液调节夹的作用,并指导家属学会使用消除家属紧张情绪。
1.2.2输液时的教育
协助家属固定好患儿体位,避免因挣扎造成穿刺失败,输液过程中强调输液速度是根据年龄、病情调节的,不能自行随意更改,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对有一定认知能力的患儿强调输液对治疗的重要性,提高依从性;如使用静脉留置针,向家长讲解使用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不得随意外出,避免在输液中发生可能的微粒污染。
1.2.3输液后的教育
拔针后叮囑家属穿刺部位不能进行热湿敷等操作,避免造成局部感染,拔针后静置十五分钟左右观察患儿是否存在异常状况;如患儿需使用静脉留置针,指导家长注意保护患儿使用留置针的肢体,尽量患儿避免肢体下垂,防止回血堵塞导管,且穿刺部位不能沾水,防止感染。
1.3 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2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同时比较两组患儿静脉输液的依从性。(顺从:患儿主动配合穿刺,不哭闹;比较顺从:患儿虽然出现哭闹现象,但是不影响穿刺进度;不顺从:患儿强烈排斥穿刺,穿刺无法进行。)依从性为顺从率及比较顺从率组成。
1.4 统计学处理
对研究数据进行确认校对后,录入到SPSS20.0软件中进行统计数据核算,研究资料使用例数(%)及均数±标准差表示,对比方法使用卡方与T值进行检验。当P<0.05的时候,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下表1可以看出,2组患儿依从率具有明显差别,同时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的患儿例数明显少于观察组例数,进而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静脉输液是一种侵入性的操作,但作为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与患儿的病情密切相关,但是目前临床开展的健康教育主要以预防、康复等知识为主,而忽略了基础操作的教育普及[2]。随着人们医疗消费观念的增强,规范静脉输液操作,保障患儿输液过程安全,实施健康教育对患儿及家长是必不可少的[3]。
护理人员需要要提高自身素质和健康教育水平,充分利用输液操作的各个环节,及时与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在输液前后,输液进行时对家属进行教育普及,科学讲解静脉输液的相关知识,使家长了解了药物的名称和作用、输液时的注意事项及输液拔针后的处理,这样既能消除计数紧张心理,使得护理工作顺利开展,也能一定程度上保障患儿输液安全,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本研究显示,通过对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教育,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前者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后者,且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十分明显,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实施静脉输液的小儿患者采取健康教育,有利于保障患儿输液安全,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李敏.健康教育不妨选在输液时[J].饮食保健,2016,3(11):148-148.
[2]刘卫兰.健康教育在门诊小儿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J].浙江实用医学,2016,21(3):219-220.
[3]郭张利,陆永姝,吴超,等.健康教育在儿童输液室应用的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4)., 百拇医药(康雪)
关键词:小儿静脉输液;护理安全;健康教育
静脉输液是一种十分普及的护理操作规程,也是一种侵入性的操作,据统计90%-95%的患者均需要采取静脉输液治疗[1]。输液安全成为最值得关注的问题,而进行输液治疗的的患儿及家属往往存在害怕、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目前临床上开展的健康教育主要以预防、康复等知识为主,而对患儿实施过程操作中的健康教育部分较短缺。因此为规范静脉输液操作,保障患儿输液过程安全,实施健康教育对患儿及家长是必不可少的。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中,男女患儿比例33:27,年龄在0.5岁-9岁之间,年龄均值为(4.50±2.50)岁。观察组中,男女患儿比例32:28,年龄在0.5岁-8岁之间,年龄均值为(4.25±2.25)岁。
研究对象选自我院于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120例静脉输液患儿,通过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儿资料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得出P>0.05,表示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之间存在良好的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输液期间病情观察等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具体实施如下。
1.2.1 输液前的教育
首先对患儿进行身份核对,根据患儿药费清单或输液卡上的药名,向患者讲解患儿所用药物的名称及药理作用、全天用药量等。家属普遍担心液体滴时会有空气进入体内,发生空气栓塞。告知患者输液调节夹的作用,并指导家属学会使用消除家属紧张情绪。
1.2.2输液时的教育
协助家属固定好患儿体位,避免因挣扎造成穿刺失败,输液过程中强调输液速度是根据年龄、病情调节的,不能自行随意更改,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对有一定认知能力的患儿强调输液对治疗的重要性,提高依从性;如使用静脉留置针,向家长讲解使用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不得随意外出,避免在输液中发生可能的微粒污染。
1.2.3输液后的教育
拔针后叮囑家属穿刺部位不能进行热湿敷等操作,避免造成局部感染,拔针后静置十五分钟左右观察患儿是否存在异常状况;如患儿需使用静脉留置针,指导家长注意保护患儿使用留置针的肢体,尽量患儿避免肢体下垂,防止回血堵塞导管,且穿刺部位不能沾水,防止感染。
1.3 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2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同时比较两组患儿静脉输液的依从性。(顺从:患儿主动配合穿刺,不哭闹;比较顺从:患儿虽然出现哭闹现象,但是不影响穿刺进度;不顺从:患儿强烈排斥穿刺,穿刺无法进行。)依从性为顺从率及比较顺从率组成。
1.4 统计学处理
对研究数据进行确认校对后,录入到SPSS20.0软件中进行统计数据核算,研究资料使用例数(%)及均数±标准差表示,对比方法使用卡方与T值进行检验。当P<0.05的时候,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下表1可以看出,2组患儿依从率具有明显差别,同时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的患儿例数明显少于观察组例数,进而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静脉输液是一种侵入性的操作,但作为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与患儿的病情密切相关,但是目前临床开展的健康教育主要以预防、康复等知识为主,而忽略了基础操作的教育普及[2]。随着人们医疗消费观念的增强,规范静脉输液操作,保障患儿输液过程安全,实施健康教育对患儿及家长是必不可少的[3]。
护理人员需要要提高自身素质和健康教育水平,充分利用输液操作的各个环节,及时与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在输液前后,输液进行时对家属进行教育普及,科学讲解静脉输液的相关知识,使家长了解了药物的名称和作用、输液时的注意事项及输液拔针后的处理,这样既能消除计数紧张心理,使得护理工作顺利开展,也能一定程度上保障患儿输液安全,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本研究显示,通过对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教育,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前者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后者,且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十分明显,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实施静脉输液的小儿患者采取健康教育,有利于保障患儿输液安全,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李敏.健康教育不妨选在输液时[J].饮食保健,2016,3(11):148-148.
[2]刘卫兰.健康教育在门诊小儿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J].浙江实用医学,2016,21(3):219-220.
[3]郭张利,陆永姝,吴超,等.健康教育在儿童输液室应用的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4)., 百拇医药(康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