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分娩期并发症 > 产后出血
编号:13582324
80例产后出血防治措施及原因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8年6月1日 《健康前沿》 201811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原因,寻求防治措施。方法:选取80例产后出血患者,分析产后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宫缩乏力是造成出血的主要因素,其余依次为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结论: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因素较多,选择合适生产方式及正确处理各产程,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防治措施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 ml,剖宫产时超过1000 ml,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产后出血往往发病突然,如抢救不及时,可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产后出血80%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1],其中以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占首位,约总数的70%一80%。因此,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仍是产科重点,现将我院80例产后出血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分娩的产妇2861例,其中阴道分娩1026例,剖宫产1835例,发生产后出血80例,采用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了解患者出血情况以及处理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对象年龄21~40 岁,平均年龄(30.2 ± 4.3)岁;产次1~3 次,平均(1.1 ±0.1)次;18例正常分娩,21例阴道助产,41 例为剖宫产;有78例为单胎,另2例为双胎;初产妇 32 例;经产妇48例

    1.2 方法

    1.2.1 出血量的评估 研究对象出血量的评估采用面积法(先用10ml血液浸染辅料,纱布得出浸染面积,计算血量)、容积法(量杯测量)测量,并详细记录出血量,分析产后出血主要原因。

    1.2.2 产后出血的处理 遵循产后出血处理原则,及早发现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防止感染。

    1.2.2.1 子宫收缩乏力:可使用药物、按摩子宫以及手术3 种方式治疗:1)药物止血:目前多采用米索前列醇以及缩宫素两种药物,缩宫素仍为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一线药物,应用方法:头位胎儿前肩娩出后、胎位异常胎儿全身娩出后、多胎妊娠最后1个胎儿娩出后,予缩宫素lOu肌内注射、子宫肌层或宫颈注射,以后lO~20 u加入500 ml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给药速度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常规速度250 ml/h,约80 mU/min[2]。也可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药物,为天然前列素 F2α-15甲基衍生物,具有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效果,且半衰期长、作用效果强。在高危孕妇剖宫产中应用其促进子宫收缩效果较显著,可缩短剖宫产后止血时间、减少出血量。2)子宫按摩能够帮助子宫收缩,适合出血量偏少患者,在按摩的同时将宫腔中积存的淤血逐渐挤出,让子宫逐渐变硬,这也是治疗产后出血的简单有效方式。3)在上述处理效果不佳时,可根据患者情况选用合适的手术方式治疗:将浸泡了凝血酶的纱布(无菌棉纱)塞进患者子宫宫腔,也可采用缝合术止血及盆腔血管结扎,对于各种保守性治疗方法无效者,一般行次切或全子宫切除术。

    1.2.2.2 胎盘因素 胎盘剥离不全、剥离后未能娩出及胎盘嵌顿致使出血量多。一旦出现胎盘嵌顿现象,应尽量减少刺激,可予以阿托品 1~2 mg肌注或安定10mg静推,等待5 min后行徒手取胎盘,谨记粗暴防止宫颈裂伤,若宫口仍未松弛,可使用盐酸哌替啶肌注,也可用2%利多卡因在宫颈3点钟处和9点钟处外封闭等,如果出血量不多,可对胎盘进行人工剥离。如果血量大则应补液输血、再根据情况对症治疗。

    1.2.2.3 软产道损伤的处理 查明损伤部位,注意有无多处损伤,缝合时尽最恢复原解剖关系,并应超过裂伤顶端0.5cm缝合。血肿应切开清除积血,缝扎止血或碘仿纱条填塞血肿压迫止血,24~48 h后取出。小血肿应密切观察,采用冷敷、压迫等保守治疗。

    1.2.2.4 凝血功能障碍的处理 一旦确诊应迅速补充相应的凝血因子。

    2 结果

    2.1 产后出血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本组资料中产妇发生产后出血80例,发生率为2.80%。产后出血宫缩乏力43例居首位,占53.7%,其次为胎盘胎膜因素18例,占22.5%,软产道损伤17例,占21.3%,凝血功能障碍2例,占2.50%。

    2.2 出血与分娩方式比较,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剖宫产产后出血(41例)的发生率51.3%明显高于阴道助产产后出血(21例)26.3%,阴道助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于正常分娩产后出血(18例)22.4%。

    3 讨论

    产后出血的因素较多,临床上多见于子宫收缩乏力以及胎盘因素。子宫收缩乏力常见因素影响:产妇情绪状态、产程延长使体力消耗过多、妊娠合并症、子宫下段瘢痕组织、弹性差导致切口撕裂影响子宫收缩;胎盘因素:胎盘粘连、植入、残留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胎盘未剥离而过早牵拉脐带或刺激子宫,使胎盘部分自宫壁剥离.影响官缩,剥离面血窦开放引起出血,宫缩剂应用不当,宫颈内口附近子宫肌出现环形收缩,使剥离的胎盘嵌顿于宫腔。

    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注重对产妇产后子宫收缩状态的观察及用药,产妇产后出血不仅需积极治疗,更需做好产后出血预防,具体预防措施如下:1)加强孕期系统管理,积极治疗孕期基础疾病,对其进行孕早中晚期、分娩期以及产后的知识宣教,充分认识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重视孕期糖尿病、巨大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筛查,加强病理妊娠的管理,若孕检中发现存在羊水过多或前置胎盘,需提前住院待产或于分娩时转诊到有输血和抢救条件的医院。2)产时预防:提升技术操作规范性,对于存在产后出血危险的产妇提前建立静脉通道,做好急救与输血准备;消除孕妇分娩时的紧张情绪,严密观察产程进展,防止产程延长,正确处理第二、三产程程、预防性注射缩宫素,达到降低出血发生率和消除相关危险因素的目的。3)胎盘娩出后按摩子宫并压迫宫底,挤出宫腔内积血。产后2 h是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时段,应密切监测血压、脉搏、阴道出血量、子宫高度、膀胱充盈情况,及早发现出血和休克,鼓勵产妇及时排空膀胱、早接触、早吸吮,以便反射性引起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

    总之,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重在预防,做好围产保健工作,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积极处理产程中出现的问题;治疗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减少孕产妇紧张心理,对降低产后出血率起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方芳,徐永莲,刘兴会. 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135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30(2):144-145

    [2]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9):641-646., http://www.100md.com(白俊昌 廉滋爱)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分娩期并发症 > 产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