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前沿》 > 201814
编号:13577396
培养中医思维方式 推动中医教学改革
http://www.100md.com 2018年7月15日 《健康前沿》 201814
     摘要:中医是一门蕴含中华民族文化底蕴与人文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生命医学理论体系,因其自身独特的诊疗方式与思维特点,在世界医学界独树一帜。目前大多数医学专科学校中缺乏中医的学习环境,对于中医的学习普遍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学时少、理论与实际无法关联等情况。笔者根据传统中医理论体系入手,针对医学专科学校中中医教学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培养中医思维方式的具体改革方法,以期促进中医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中医思维方式;中医教学改革;医学专科学校

    一、中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在医学专科中对于中医教学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学校缺乏学习氛围,课程设置不合理

    身为世界传统四大医学之一的中医,有着数千年的传承历史,但如今西方医学的强势崛起,大大占据了中医学课程的安排时间。学生在日常学习当中所接触的大多是以现代医学为主的医疗手段与诊疗措施,再加上中医是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学习的,传统的中医学理论知识大多是以古籍文言文的形态所流传至今,有着许多专业的术语,可以说没有扎实的古文基础,是无法学好中医的。由于缺乏时间积累以及现代教学环境的束缚,学生很难融入到中医学的教学环境当中[1]。

    在医学专科学校中,中医学的课程一般设置在入学之后的第二或第三学期(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只有短短的四个学期),对于已经接受了现代医学教育的学生来说,有了先入为主的逻辑思维方式实在较难再学习中医。并且中医学的课程设置不存在前期知识导入,也无后期的课程内容延伸,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对于中医学的学习兴趣,并且难以通过中医学课程掌握中医学理论系统的精华。

    2.教材内容多且课时安排少

    医学专科学校普遍使用的中医学教材中,基本涵盖了从基础理论知识到临床医学实践所有的中医学相关知识内容,而却基本只安排短短的几十个学时,教材内容与学时的搭配是失衡的,這一错误的教学配比也导致了教师上课“赶工”,学生对中医学知识无法融会贯通。

    3.中医学重理论轻实践,缺乏临床实践

    中医学是需要通过临床实践与经验进行积累的学科,而有限的学时基本安排给了理论课程学习,故而缺乏临床实践课程安排,学生只能通过教科书了解传统中医学的精华,导致学生无法对中医学形成一定的感性认知[2]。

    二、改革从培养中医思维方式开始

    依据中医学传统理论体系,明确教学目标定位。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有三个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以及恒动观念。这三大基本特点就是中医学教学目标定位的突破点[3]。中医与西医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医强调通过整体、练习、辩证的角度进行诊疗,重视个体之间的差异,依据个人身体条件的不同对症下药、因人施药。因此中医学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应该将中医学当做一种文化教育,向学生传授思维方法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将如何对症下药的技能灌输给学生。通过中医学理论体系,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让学生在中医学的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疾病、致病因素与自然界三者之间相互的联系;辨证论治则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治疗思想,重视病患个体之间的差异;恒动观念则可以帮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更加全面地了解疾病的成因、转变等过程,不被传统纸质材料所束缚,培养学生养成创新思维能力。以中医学的三大理论基本特点为突破口,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中医学基础理论,了解中医学的诊疗方法与思路。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拓展临床思路,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打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4]。

    在中西医学思维模式差异中寻找突破。思维方式是大脑活动的集中表现,也会对人的心理、思维等产生制约。对客观现实的反馈与认知是思维方式差异的直接表现方法。而思维方式的不同本质是对不同文化及自然界认知的区别,这也是中西医学之间的教学差异成因。中医强调人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并通过五脏六腑等器官来宏观阐述了人体病理成因。而西医则主要从微观入手,通过肉眼或者医学仪器的观察,使用现代科学技术了解人体结构及病理成因。中医学的思维方式偏向为直觉形成的归纳思想,而西医则主要是基于假设,并通过推理证明假设的推理性思维方式。西医课程通过逻辑辩证的思考方式,由浅入深,更容易被接受与学习[5]。而中医学则主要偏向于观察分析,并将各部分进行相互关联形成完整的整体。思维方式的差别导致了我们必须寻找出合适当今医学院校使用的中医学教学模式。

    三、必须推行中医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中医教学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面对诸如阴阳五行之类的深奥术语,学生只能被动进行记忆,结果只是事半功倍。其实,中医学与现实的自然和社会当中的许多现象有所联系,许多中医学理论知识都是通过前人的观察引申总结而成,具有普遍性[6]。教师在课堂中应与实际相结合,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将深奥的知识化作通俗的日常道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掌握中医学理论知识基础。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效地归纳、总结与思考,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融会贯通。

    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中医的思维方式思考,让学生通过实践的宏观学习和微观学习当中,对比了解中西医之间的差异与其自身所具备的优点及不足,引导学生形成自身的医学思维,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从中医学的三大基础特点入手,加强学生对中医思维方式的培养,有效促进中医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李友白,朱亮,徐萍,王进.当前医学教育改革对中医学专业教材建设的影响及思考[J].中医教育,2015,3406:77-80.

    [2]吕兆丰.公立医院改革中医学教育面临重大挑战的思考[J].医学教育管理,2016,203:490-495.

    [3]李力强,张贵锋,曾艺文,胡钰颖,王芳,杨澄.基于名中医工作室的中医学专业学生师承教育改革探索与实践[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07:19-21.

    [4]黄泳,黄少慧,练三锋,肖炜.中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经验——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学专业试点认证总结[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04:523-524.

    [5]张大伟,常征辉,李建生.中医学类专业临床技能实训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改革实践[J].中医杂志,2017,5802:179-181.

    [6]翟春涛,田岳凤,乔云英.基于中医学专业课程结构改革的《各家针灸学说》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11:1601-1603., 百拇医药(张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