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患者PICC导管静脉炎的防治护理分析
摘要:目的 研究化疗患者PICC导管静脉炎的防治護理。方法 从本院近一年收治的化疗使用PICC患者中抽取25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时间在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当患者置入PICC导管后的4h,使用多磺酸粘多糖膏联合微波照射实施早期预防干预,持续治疗7d。针对出现静脉炎的患者,使用以上方式延长涂抹时间,延长7d,观察预防效果。结果 在25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静脉炎,发生时间在置管后的第5d。为该患者继续涂抹多磺酸粘多糖膏联合微波治疗,直到出现静脉炎第三天时,患者局部红肿和疼痛情况消失,静脉弹性恢复正常。结论 为患者进行目标性护理,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微波照射,对患者实施早期预防和干预,能够帮助患者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值得广泛应用和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化疗;PICC导管;静脉炎;防治护理
化疗多数是通过静脉输注方式为主,但因为化疗药物刺激性较大,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局部红肿和疼痛等现象。为患者进行深静脉置管,能够降低反复穿刺而导致的静脉堵塞现象。在化疗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仅注重疾病治疗效果,而忽视了对导管的护理,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患者产生多种并发症。本研究为分析化疗患者PICC导管静脉炎的防治护理,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25例化疗使用PICC导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近一年收治的化疗使用PICC患者中抽取25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时间在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为患者实施目标性护理。患者年龄在26-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2.03)岁,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
1.2方法
置管方法:PICC导管置管之前,医师和患者之间进行沟通,让患者了解穿刺风险,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取平卧位,合理选择静脉,同时确定置管长度和双侧臂围。使用75%的酒精和碘伏为患者消毒,建立起最大无菌区域,对导管进行预冲,然后开展再次超声定位,为患者进行准确穿刺[1]。
护理:为了避免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炎发生率,可以借助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微博照射的方式,对患者实施早期预防。在优化之前的2d为患者实施PICC置管,为患者进行一般常规护理,此外置管后的4h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涂抹穿刺点上方2-3cm位置,涂抹均匀,涂抹面积大概为15cm×3cm,每天涂抹1-2次,持续涂抹7d,全部患者涂药基础上需要联合微波治疗仪为患者进行局部照射,将微波探头和皮肤的距离控制在2cm左右,功率控制在25-30w,将治疗温度控制在41℃-43℃之间,每次控制在20rain,每天2次。连续操作7d。置管后1-7d,严密观察患者局部血管和皮肤情况,查看其动态变化,询问患者置管位置的肢体是否存在不适症状,并且对这一症状进行记录。针对出现静脉炎的患者,再延长7d的治疗时间[2]。
1.3评价指标
穿刺部位出现红肿,并且伴有轻微疼痛,但是没有结节存在,则为I级静脉炎,若穿刺点位置有红肿,同时静脉出现条索状变化,则为II级静脉炎,若穿刺点皮肤红肿,患者感受到剧烈疼痛,静脉位置出现条索状改变,同时还有脓液流出,则视为III级静脉炎。通过以上指标,观察本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
2 结果
在25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静脉炎(I级静脉炎),发生时间在置管后的第5d。为该患者继续涂抹多磺酸粘多糖膏联合微波治疗,直到出现静脉炎第三天时,患者局部红肿和疼痛情况消失,静脉弹性恢复正常。
3讨论
静脉化疗出现静脉炎的发生率达到28%,该并发症对患者化疗效果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导致患者化疗难以继续进行。针对不能治疗PICC患者,需要为其进行神经面置管,这就增加了堵管的发生率,从而增加了患者痛苦[3]。
目标性护理主要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确定PICC和深静脉置管的应用和护理措施,直接影响患者静脉炎和堵管的发生率[4]。因此,为患者实施目标性护理,可以降低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本研究显示:在25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静脉炎(I级),发生时间在置管后的第5d。为该患者继续涂抹多磺酸粘多糖膏联合微波治疗,直到出现静脉炎第三天时,患者局部红肿和疼痛情况消失,静脉弹性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针对化疗患者PICC导管患者,为避免静脉炎发生,为患者实施目标性护理,能够极大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 广泛关注和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谌红英.临床护理路径在实体肿瘤化疗患者PICC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黑龙江医药,2018,31(05):1182-1184.
[2]丁瑶.化疗联合放疗晚期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炎危险因素分析[J].天津护理,2018,26(04):458-460.
[3]张硕,艾敬,王红燕.奥瑞姆自护理论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血栓并发症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03):532-534.
[4]乔秀丽.对使用PICC导管进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1):254-256., 百拇医药(鲜佳)
关键词:化疗;PICC导管;静脉炎;防治护理
化疗多数是通过静脉输注方式为主,但因为化疗药物刺激性较大,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局部红肿和疼痛等现象。为患者进行深静脉置管,能够降低反复穿刺而导致的静脉堵塞现象。在化疗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仅注重疾病治疗效果,而忽视了对导管的护理,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患者产生多种并发症。本研究为分析化疗患者PICC导管静脉炎的防治护理,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25例化疗使用PICC导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近一年收治的化疗使用PICC患者中抽取25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时间在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为患者实施目标性护理。患者年龄在26-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2.03)岁,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
1.2方法
置管方法:PICC导管置管之前,医师和患者之间进行沟通,让患者了解穿刺风险,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取平卧位,合理选择静脉,同时确定置管长度和双侧臂围。使用75%的酒精和碘伏为患者消毒,建立起最大无菌区域,对导管进行预冲,然后开展再次超声定位,为患者进行准确穿刺[1]。
护理:为了避免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炎发生率,可以借助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微博照射的方式,对患者实施早期预防。在优化之前的2d为患者实施PICC置管,为患者进行一般常规护理,此外置管后的4h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涂抹穿刺点上方2-3cm位置,涂抹均匀,涂抹面积大概为15cm×3cm,每天涂抹1-2次,持续涂抹7d,全部患者涂药基础上需要联合微波治疗仪为患者进行局部照射,将微波探头和皮肤的距离控制在2cm左右,功率控制在25-30w,将治疗温度控制在41℃-43℃之间,每次控制在20rain,每天2次。连续操作7d。置管后1-7d,严密观察患者局部血管和皮肤情况,查看其动态变化,询问患者置管位置的肢体是否存在不适症状,并且对这一症状进行记录。针对出现静脉炎的患者,再延长7d的治疗时间[2]。
1.3评价指标
穿刺部位出现红肿,并且伴有轻微疼痛,但是没有结节存在,则为I级静脉炎,若穿刺点位置有红肿,同时静脉出现条索状变化,则为II级静脉炎,若穿刺点皮肤红肿,患者感受到剧烈疼痛,静脉位置出现条索状改变,同时还有脓液流出,则视为III级静脉炎。通过以上指标,观察本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
2 结果
在25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静脉炎(I级静脉炎),发生时间在置管后的第5d。为该患者继续涂抹多磺酸粘多糖膏联合微波治疗,直到出现静脉炎第三天时,患者局部红肿和疼痛情况消失,静脉弹性恢复正常。
3讨论
静脉化疗出现静脉炎的发生率达到28%,该并发症对患者化疗效果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导致患者化疗难以继续进行。针对不能治疗PICC患者,需要为其进行神经面置管,这就增加了堵管的发生率,从而增加了患者痛苦[3]。
目标性护理主要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确定PICC和深静脉置管的应用和护理措施,直接影响患者静脉炎和堵管的发生率[4]。因此,为患者实施目标性护理,可以降低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本研究显示:在25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静脉炎(I级),发生时间在置管后的第5d。为该患者继续涂抹多磺酸粘多糖膏联合微波治疗,直到出现静脉炎第三天时,患者局部红肿和疼痛情况消失,静脉弹性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针对化疗患者PICC导管患者,为避免静脉炎发生,为患者实施目标性护理,能够极大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 广泛关注和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谌红英.临床护理路径在实体肿瘤化疗患者PICC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黑龙江医药,2018,31(05):1182-1184.
[2]丁瑶.化疗联合放疗晚期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炎危险因素分析[J].天津护理,2018,26(04):458-460.
[3]张硕,艾敬,王红燕.奥瑞姆自护理论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血栓并发症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03):532-534.
[4]乔秀丽.对使用PICC导管进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1):254-256., 百拇医药(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