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社区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用药、饮食、运动、血糖监测依从性,分别为97.83%、91.30%、86.96%及89.13%、FPG(6.48±2.10)mmol/L、P2hPG(8.76±0.92)mmol/L。对照组护理后用药、饮食、运动、血糖监测依从性,分别为80.43%、65.22%、60.87%及54.35%、FPG(8.49±0.20)mmol/L、P2hPG(10.00±0.75)mmol/L。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社区护理;糖尿病;依从性;健康宣传大会
糖尿病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为慢性疾病的一种,可诱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严重甚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糖尿病的治疗要点,在于通过口服降糖类药物或注射胰岛素的方式控制血糖。如患者未依从治疗,血糖的控制效果将大打折扣。为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本文于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取92例作为样本,阐述了社区护理干预的方法,并观察了干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分组,观察组性别:男/女=26/20,年龄(65.85±27.49)岁,病程(4.50±3.26)年。对照组性别:男/女=27/19,年龄(65.79±26.50)岁,病程(4.28±3.54)年。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于患者出院后,为其发放健康宣传手册,告知患者用药方法,嘱患者于家中自行用药控制血糖。观察组加强社区护理干预,方法如下:(1)健康宣传大会:社区应定期召开健康宣传大会,组织糖尿病患者参与会议。会议中,护理人员需为患者讲解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从饮食、运动、用药等方面入手,指导患者控制血糖。会议结束后,患者可就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健康知识掌握水平。(2)健康进万家:医院应组织开展“健康进万家”活动,每月不定期的进行家庭访视,免费为患者测量血糖,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为其制定个性化的食谱及运动方案,并强调依从治疗的重要性,减少不依从行为。(3)微信宣传:护理人员可以以社区为单位,建立糖尿病患者交流群,每日发布与糖尿病有关的知识。患者如对药物剂量、不良反应等存在疑问,可自群组中提出,以便护理人员予以解答。此外,护理人员还可嘱患者每日监测血糖,制作“血糖监测表”,于每日结束时,将监测结果以图片的形式发布至群组中。连续1个月发布监测结果,且血糖控制情况佳者,可于医院免费领取部分药物,以激发患者的治疗动力,提高其治疗及血糖监测的依从性。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用药、饮食、运动、血糖监测依从性,分别为97.83%、91.30%、86.96%及89.13%,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血糖指標对比
观察组护理后FPG(6.48±2.10)mmol/L、P2hPG(8.76±0.92)mmol/L,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主要体现在用药、饮食、运动、血糖监测四方面。常规干预方法,对院内护理较为重视[1]。因缺乏社区护理,患者出院后,各项行为的依从性均会有所下降。社区护理干预,指护理人员将护理延续至院外,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持续性干预的护理行为。干预期间,积极召开社区大会,有助于全面普及科学的治疗知识,纠正糖尿病患者的错误认识,避免患者出现擅自停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等行为。开展“健康进万家”活动,有助于拉近患者与护理人员的距离,使护理人员能够一对一的分析患者的病情,并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血糖控制水平[2]。建立微信群组,要求患者每日发布血糖监测结果,并为其购买药物提供优惠,可激励患者积极用药,主动监测血糖指标,以及时发现各类风险,提高疾病治疗的安全性。本文研究发现,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后,糖尿病患者用药、饮食、运动、血糖监测依从性,分别为97.83%、91.30%、86.96%及89.13%,与常规护理相比,患者依从性更强。本组患者护理后FPG(6.48±2.10)mmol/L、P2hPG(8.76±0.92)mmol/L,与实施常规护理相比,优势显著(P<0.05)。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医院应加强对患者的社区护理,通过召开大会、家庭访视等途径,对患者进行干预,增强其治疗动力与信心,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血糖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沈莹,朱小柔,张幸.应用阶段变化模型分析社区糖尿病病人不同行为及对血糖控制的影响[J/OL].护理研究,2019,18(01):102-107.
[2]王宁.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效果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1):279-280.
作者简介:朱铮(1985-),女,河南商丘人,本科,护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研究方向:社区护理。, http://www.100md.com
关键词:社区护理;糖尿病;依从性;健康宣传大会
糖尿病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为慢性疾病的一种,可诱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严重甚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糖尿病的治疗要点,在于通过口服降糖类药物或注射胰岛素的方式控制血糖。如患者未依从治疗,血糖的控制效果将大打折扣。为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本文于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取92例作为样本,阐述了社区护理干预的方法,并观察了干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分组,观察组性别:男/女=26/20,年龄(65.85±27.49)岁,病程(4.50±3.26)年。对照组性别:男/女=27/19,年龄(65.79±26.50)岁,病程(4.28±3.54)年。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于患者出院后,为其发放健康宣传手册,告知患者用药方法,嘱患者于家中自行用药控制血糖。观察组加强社区护理干预,方法如下:(1)健康宣传大会:社区应定期召开健康宣传大会,组织糖尿病患者参与会议。会议中,护理人员需为患者讲解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从饮食、运动、用药等方面入手,指导患者控制血糖。会议结束后,患者可就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健康知识掌握水平。(2)健康进万家:医院应组织开展“健康进万家”活动,每月不定期的进行家庭访视,免费为患者测量血糖,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为其制定个性化的食谱及运动方案,并强调依从治疗的重要性,减少不依从行为。(3)微信宣传:护理人员可以以社区为单位,建立糖尿病患者交流群,每日发布与糖尿病有关的知识。患者如对药物剂量、不良反应等存在疑问,可自群组中提出,以便护理人员予以解答。此外,护理人员还可嘱患者每日监测血糖,制作“血糖监测表”,于每日结束时,将监测结果以图片的形式发布至群组中。连续1个月发布监测结果,且血糖控制情况佳者,可于医院免费领取部分药物,以激发患者的治疗动力,提高其治疗及血糖监测的依从性。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用药、饮食、运动、血糖监测依从性,分别为97.83%、91.30%、86.96%及89.13%,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血糖指標对比
观察组护理后FPG(6.48±2.10)mmol/L、P2hPG(8.76±0.92)mmol/L,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主要体现在用药、饮食、运动、血糖监测四方面。常规干预方法,对院内护理较为重视[1]。因缺乏社区护理,患者出院后,各项行为的依从性均会有所下降。社区护理干预,指护理人员将护理延续至院外,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持续性干预的护理行为。干预期间,积极召开社区大会,有助于全面普及科学的治疗知识,纠正糖尿病患者的错误认识,避免患者出现擅自停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等行为。开展“健康进万家”活动,有助于拉近患者与护理人员的距离,使护理人员能够一对一的分析患者的病情,并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血糖控制水平[2]。建立微信群组,要求患者每日发布血糖监测结果,并为其购买药物提供优惠,可激励患者积极用药,主动监测血糖指标,以及时发现各类风险,提高疾病治疗的安全性。本文研究发现,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后,糖尿病患者用药、饮食、运动、血糖监测依从性,分别为97.83%、91.30%、86.96%及89.13%,与常规护理相比,患者依从性更强。本组患者护理后FPG(6.48±2.10)mmol/L、P2hPG(8.76±0.92)mmol/L,与实施常规护理相比,优势显著(P<0.05)。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医院应加强对患者的社区护理,通过召开大会、家庭访视等途径,对患者进行干预,增强其治疗动力与信心,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血糖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沈莹,朱小柔,张幸.应用阶段变化模型分析社区糖尿病病人不同行为及对血糖控制的影响[J/OL].护理研究,2019,18(01):102-107.
[2]王宁.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效果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1):279-280.
作者简介:朱铮(1985-),女,河南商丘人,本科,护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研究方向:社区护理。,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