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639333
社会性时差增加肥胖风险
http://www.100md.com 2013年7月22日 新民晚报 2013.07.22
     人们对跨时区飞行产生的时差已不陌生,调整时差的过程就是适应落地当地作息时间的过程。然而,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另一种时差,即社会性时差,却被人们忽视。在学习或工作日,人们每天需早起上班,通常被闹钟叫醒,而相对悠闲的周末、休息日往往赖床补觉,这种社会性作息与人体自身自然睡眠模式不同步的现象,好像倒时差一样,称为社会性时差。

    据慕尼黑的提尔·荣内伯格教授调查,社会性时差相当普遍,通常在1小时以上,少数人甚至达3小时。由于人体内在调节睡眠觉醒节律的生物钟滞后于现实时间,导致工作日早上需要闹钟强制唤醒、日间需要靠咖啡、香烟提神。肥胖则是社会性时差最显著的风险。社会性时差每增加1小时,体重超标可能提高33%。中小学生受到社会性时差的影响也很明显。少年儿童入睡晚,清晨起不来,而现行的教育制度要求早上七八点上学。依据本市医学界的调查研究,缺少睡眠是小学生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社会性时差是长期、慢性作用,其影响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如何应对社会性时差?目前尚无公认的方法。一般建议根据自身状态,调整工作和学习节奏,适当减负。上班族避免周末过度熬夜娱乐,以免拉大周末时差,产生“黑色星期一”。中小学上学时间若能推迟1小时将更加符合生理需求。需要早起的人应该早点入睡。有睡眠问题的人即使周末也应该按时起床。避免烟酒,适度运动,在晴朗的天气里晒太阳20分钟。

    黄流清(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科副主任医师),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