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对孩子说:我不欠你的
当家庭教育被“补偿心理”主控,也就错失了教育的本质。“欠孩子”的心理,让我们过于溺爱孩子,舍不得他们吃苦,并急于满足他们的需要。我们忘记了,成长需要“吃苦”,幸福需要“延迟满足感”。
■ 胡杨
记得洪晃在一篇文章里写道,某个“六一”儿童节,她因为工作忙没有陪女儿,下班后女儿理直气壮地问她索要节日礼物。一般人看来这再正常不过了,但洪晃却看到了孩子的潜在心理——“你欠了我的。”
观察周围的独生子女家庭,父母有“欠孩子”心理的不在少数。这也是我在孩子身上发现并一直想纠正的问题。所以每次对儿子发飙的时候,我都会反复强调两句话:“我不欠你的!”“没什么是应该的!”
说归说,做父母的都有那么一点儿犯贱,总会涌出“欠孩子”的感觉。我曾听到过不少父母说过类似的话语:我要让孩子喝最好的奶粉,上最好的幼儿园、小学,受最好的教育……这一系列“最好的”,其实都潜藏着“欠孩子”的心理。当然这种心理是正常的,自然而然的,但是绝对不能任其泛滥,否则对孩子成长极为不利。
, http://www.100md.com
如果一贯如此,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要要要”的习气,总是不满足。而父母则一副“给给给”的姿态,这样的结果就造成孩子的不作为,不知感恩,最终导致啃老族越来越多。
不信你可以观察,那些家有啃老族的家庭,父母通常有严重的“补偿心理”,对孩子有求必应。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一切都是对应的。当家庭教育被“补偿心理”主控,也就错失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应该是拉动孩子的内需,给孩子自我成长的空间,最终让他们明白——给予比索取更快乐!
时代不同了,如今的独生子女似乎天生就具备“父母欠我的”心理,如果我们做父母的不自知,不能理性对待而任其发展,那么孩子就永远成不了大写的“人”。
我们这一代多子女家庭的孩子,比较少有“父母欠我的”心理。反而我从小就觉得欠了父母的,活着就要为父母争光,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有人说这个世界只有两种孩子:一种是来还债的,一种是来讨债的。我想我显然是来还债的。虽然这种“还债心理”曾经让我活得不轻松,但是最终的结果是:我受益良多。因为总觉得“欠父母的”,所以必须努力学习工作来偿还、报答他们。其结果是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最终,自己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和赢家。
, 百拇医药
所以我要感谢“欠父母”的心理,它激励我成长、壮大。这也是我想要为我的孩子营造的家庭氛围,让他成为“空”,而不是生而就“有”。从小到大,“延迟满足感”这个问题,我一直都在跟孩子说。
今年暑假,家里有三个孩子——老公哥哥的儿子毛毛24岁,在美国读研暑假期间在北京实习;从老家来的妹妹的女儿雯雯14岁;还有我儿子16岁。8月的某天,我在厨房挥汗如雨做饭,期间他们三人没有一个人过来帮忙,哪怕问候一声。那天在饭桌上我告诉他们:“我9岁就做全家的饭了,小时候,父母做饭都会去搭把手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应该的!”后来妹妹说,雯雯回家以后有变化了,至少说话语气不那么生硬了。
说实在的,“欠孩子”的心理,让我们过于溺爱孩子,舍不得他们吃苦,并急于满足他们的需要。我们忘记了,成长需要“吃苦”,幸福需要“延迟满足感”。
我经常说,比起让孩子去欧美游学、体验奢华生活,我更愿意让我的孩子去非洲、柬埔寨做义工。因为如今的孩子,最缺的是“吃苦”。记得有一年军训,上初二的儿子打电话来说,军营条件特别差,大夏天没电,还停水,蚊子多得没法入睡,他想要回家。”我说:“只要有一个同学在,你就不许回来!”
显然,如果有“欠孩子的”心理,肯定舍不得孩子去“吃苦”。而正是你的“亏欠”心理,造成孩子“要要要”的人生模式,最终把孩子培养成了新式“白眼狼”。, http://www.100md.com
■ 胡杨
记得洪晃在一篇文章里写道,某个“六一”儿童节,她因为工作忙没有陪女儿,下班后女儿理直气壮地问她索要节日礼物。一般人看来这再正常不过了,但洪晃却看到了孩子的潜在心理——“你欠了我的。”
观察周围的独生子女家庭,父母有“欠孩子”心理的不在少数。这也是我在孩子身上发现并一直想纠正的问题。所以每次对儿子发飙的时候,我都会反复强调两句话:“我不欠你的!”“没什么是应该的!”
说归说,做父母的都有那么一点儿犯贱,总会涌出“欠孩子”的感觉。我曾听到过不少父母说过类似的话语:我要让孩子喝最好的奶粉,上最好的幼儿园、小学,受最好的教育……这一系列“最好的”,其实都潜藏着“欠孩子”的心理。当然这种心理是正常的,自然而然的,但是绝对不能任其泛滥,否则对孩子成长极为不利。
, http://www.100md.com
如果一贯如此,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要要要”的习气,总是不满足。而父母则一副“给给给”的姿态,这样的结果就造成孩子的不作为,不知感恩,最终导致啃老族越来越多。
不信你可以观察,那些家有啃老族的家庭,父母通常有严重的“补偿心理”,对孩子有求必应。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一切都是对应的。当家庭教育被“补偿心理”主控,也就错失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应该是拉动孩子的内需,给孩子自我成长的空间,最终让他们明白——给予比索取更快乐!
时代不同了,如今的独生子女似乎天生就具备“父母欠我的”心理,如果我们做父母的不自知,不能理性对待而任其发展,那么孩子就永远成不了大写的“人”。
我们这一代多子女家庭的孩子,比较少有“父母欠我的”心理。反而我从小就觉得欠了父母的,活着就要为父母争光,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有人说这个世界只有两种孩子:一种是来还债的,一种是来讨债的。我想我显然是来还债的。虽然这种“还债心理”曾经让我活得不轻松,但是最终的结果是:我受益良多。因为总觉得“欠父母的”,所以必须努力学习工作来偿还、报答他们。其结果是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最终,自己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和赢家。
, 百拇医药
所以我要感谢“欠父母”的心理,它激励我成长、壮大。这也是我想要为我的孩子营造的家庭氛围,让他成为“空”,而不是生而就“有”。从小到大,“延迟满足感”这个问题,我一直都在跟孩子说。
今年暑假,家里有三个孩子——老公哥哥的儿子毛毛24岁,在美国读研暑假期间在北京实习;从老家来的妹妹的女儿雯雯14岁;还有我儿子16岁。8月的某天,我在厨房挥汗如雨做饭,期间他们三人没有一个人过来帮忙,哪怕问候一声。那天在饭桌上我告诉他们:“我9岁就做全家的饭了,小时候,父母做饭都会去搭把手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应该的!”后来妹妹说,雯雯回家以后有变化了,至少说话语气不那么生硬了。
说实在的,“欠孩子”的心理,让我们过于溺爱孩子,舍不得他们吃苦,并急于满足他们的需要。我们忘记了,成长需要“吃苦”,幸福需要“延迟满足感”。
我经常说,比起让孩子去欧美游学、体验奢华生活,我更愿意让我的孩子去非洲、柬埔寨做义工。因为如今的孩子,最缺的是“吃苦”。记得有一年军训,上初二的儿子打电话来说,军营条件特别差,大夏天没电,还停水,蚊子多得没法入睡,他想要回家。”我说:“只要有一个同学在,你就不许回来!”
显然,如果有“欠孩子的”心理,肯定舍不得孩子去“吃苦”。而正是你的“亏欠”心理,造成孩子“要要要”的人生模式,最终把孩子培养成了新式“白眼狼”。,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