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节气”里的生活美学
□ 胡杨
最近看到一句话:时间是清道夫。2016年来不及总结就“哧溜”行将结束,我不止一次感叹:来不及、舍不得。
岁末,适逢我国“廿四节气”申遗成功。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廿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我们中有多少人会唱《廿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廿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自古及今,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 http://www.100md.com
遗憾的是,我们大多数人对此不熟悉,日用而不知。尤其在追求速度和效率的当今,我们的步履越来越匆忙,日子过得越来越囫囵吞枣、粗枝大叶。环顾四周,一些人的一年是用四季分的,还有的人是按上半年、下半年的业绩论的,懂得按照时令节气过活的人,少之又少。但我相信,这些少数派可能是最懂生活美学的人。
写这篇小文的时候,正值“大雪”,北京阳光明媚。
每年12月7日或8日,太阳黄经达25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大雪”。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寓意瑞雪兆丰年。
古代将大雪后每5天分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古人有寒天宴集宾客的风俗,谓之暖寒会。文人雅士轮流做东,邀请好友饮酒消寒,赋诗作文,那场景热气腾腾,情意融融,确为人间美事。暖寒会始于唐代,习俗相沿已久,至今寒冬饮食仍以保暖祛寒为号召。
, 百拇医药
由此可见,“廿四节气”提醒我们 “道法自然”——离自然近点更近点,脚步慢点再慢点。尤其是现代都市生活,纷繁复杂的物化世界,让我们“失根”“失态”——与自然脱节就是失根,不懂生活美学就会失态。而节气所蕴涵的天人相印相应的思想、知识及其实践,极有利于校正现代生活带来的异化和危难,让我们重新审视自我,链接自然,获得安宁。
梁冬在印度旅行时发现:“原来速度是阻碍我们达成平和的主要原因。”蒋勋说:“所有生活的美学旨在抵抗一个字——忙。忙就是心灵死亡,不要再忙了——你就开始有生活美学。”
的确,“生活的美学是一种尊重,生活的美学是对过去旧有延续下来的秩序有一种尊重。如果这种尊重消失了,人活着再富有,也会对所拥有的东西没有安全感。”
总是到了一定的年龄才明白,“感时应物”才是生活美学的根本之道。的确,只有慢下来,你才能发现当下的美好。
, http://www.100md.com
台湾作家韩良露在她的《乐活在天地节奏中》一书中坦言:“从天文到地理、从阴阳到五行、从八字到星座、从诗词到《论语》、从时令到食物、从气候到旅行等等,我在二十四节气知识系统中,发现整套华夏文化和生活的密码,更可贵的是这不只是古老知识,而是活用的天地人之学。我很感激竟然有这么一套深入华夏文明的二十四节气历法,让我可以生活得如此丰美!”
人间的宜知、宜感、宜行、宜居、宜观、宜食,其实都可以从祖先的节气智慧中得到启示,从而活在天地自然的节奏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之所共适。”
12月1日,北京难得一个晴天,中午出去跑步,发朋友圈写道:“50分钟跑,外面最高温度9°,我把自己跑成50℃。用余下的30天,慢慢为2016收梢吧。”
其实,冬的本义是终结,是先民系绳记事的绳结。而二十四节气就像一年打了24个結,那意味着——缝缝补补又一年。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不但提醒我们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要保持敬畏之心和传承之念,还教会我们在每一个日子里,践行生活之美学。, 百拇医药
最近看到一句话:时间是清道夫。2016年来不及总结就“哧溜”行将结束,我不止一次感叹:来不及、舍不得。
岁末,适逢我国“廿四节气”申遗成功。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廿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我们中有多少人会唱《廿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廿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自古及今,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 http://www.100md.com
遗憾的是,我们大多数人对此不熟悉,日用而不知。尤其在追求速度和效率的当今,我们的步履越来越匆忙,日子过得越来越囫囵吞枣、粗枝大叶。环顾四周,一些人的一年是用四季分的,还有的人是按上半年、下半年的业绩论的,懂得按照时令节气过活的人,少之又少。但我相信,这些少数派可能是最懂生活美学的人。
写这篇小文的时候,正值“大雪”,北京阳光明媚。
每年12月7日或8日,太阳黄经达25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大雪”。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寓意瑞雪兆丰年。
古代将大雪后每5天分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古人有寒天宴集宾客的风俗,谓之暖寒会。文人雅士轮流做东,邀请好友饮酒消寒,赋诗作文,那场景热气腾腾,情意融融,确为人间美事。暖寒会始于唐代,习俗相沿已久,至今寒冬饮食仍以保暖祛寒为号召。
, 百拇医药
由此可见,“廿四节气”提醒我们 “道法自然”——离自然近点更近点,脚步慢点再慢点。尤其是现代都市生活,纷繁复杂的物化世界,让我们“失根”“失态”——与自然脱节就是失根,不懂生活美学就会失态。而节气所蕴涵的天人相印相应的思想、知识及其实践,极有利于校正现代生活带来的异化和危难,让我们重新审视自我,链接自然,获得安宁。
梁冬在印度旅行时发现:“原来速度是阻碍我们达成平和的主要原因。”蒋勋说:“所有生活的美学旨在抵抗一个字——忙。忙就是心灵死亡,不要再忙了——你就开始有生活美学。”
的确,“生活的美学是一种尊重,生活的美学是对过去旧有延续下来的秩序有一种尊重。如果这种尊重消失了,人活着再富有,也会对所拥有的东西没有安全感。”
总是到了一定的年龄才明白,“感时应物”才是生活美学的根本之道。的确,只有慢下来,你才能发现当下的美好。
, http://www.100md.com
台湾作家韩良露在她的《乐活在天地节奏中》一书中坦言:“从天文到地理、从阴阳到五行、从八字到星座、从诗词到《论语》、从时令到食物、从气候到旅行等等,我在二十四节气知识系统中,发现整套华夏文化和生活的密码,更可贵的是这不只是古老知识,而是活用的天地人之学。我很感激竟然有这么一套深入华夏文明的二十四节气历法,让我可以生活得如此丰美!”
人间的宜知、宜感、宜行、宜居、宜观、宜食,其实都可以从祖先的节气智慧中得到启示,从而活在天地自然的节奏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之所共适。”
12月1日,北京难得一个晴天,中午出去跑步,发朋友圈写道:“50分钟跑,外面最高温度9°,我把自己跑成50℃。用余下的30天,慢慢为2016收梢吧。”
其实,冬的本义是终结,是先民系绳记事的绳结。而二十四节气就像一年打了24个結,那意味着——缝缝补补又一年。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不但提醒我们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要保持敬畏之心和传承之念,还教会我们在每一个日子里,践行生活之美学。,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