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与土壤(十三) ——中医与肿瘤(二十七)
张建明
上期说到随着中药剂量的明显增加,疗效虽较以往又有了相应的提高,但仍远未达到理想。那么,依据数十年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经验,我认为:既然增量后有效,那么其仍不理想的原因就应在于所增加的剂量依然不足,必须继续增量。于是在谨慎安全的前提下,按照递增的原则再渐次增量。
但随着剂量的不断增加,新的问题却又随之出现了:一是有的病家的体重出现了明显下降(最多的达三十斤左右);二是面色灰暗或黑眼圈;三是乏力、嗜睡或畏寒。
尽管我治各种疑难杂症数十年,药物用量超重早成常法,但对在使用大剂量苦寒药后所出现的上述三种副作用却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思考后得出的认识是,中医认为苦寒过量是可以伤气伤阳的。以前我虽也多用大剂量苦寒药治疗癌症和其他一些疾病,但都没有出现伤气伤阳的情况,是因为苦寒药的剂量虽然大,但仍未足够大,即还没有达到足以损伤气阳的那个度。而现在的超大剂量已经达到了那个度,所以清热解毒药的苦寒之性就会在抑杀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对机体的元气和阳气出现明显的损害。在正常情况下,这种损害对机体是明显不利的,但在癌症患者身上却是我所追求的效果。因为在我的研究中,通过对大量跟癌症相关的现象和事实的分析后确认,调低减弱患者的正气,即西医所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水平,是有利于提高治癌疗效的。但之前仅有这种认识,而对于如何调低机体正气水平的具体方法却未曾找到。中医自古只有扶助正气而从无主动性损弱正气的说法与措施,但在我不断增加药量过程中所出现的上述三个副作用却使我意外找到了主动损正的方法(我把这一方法姑且称为“弱正法”),即通过使用明显超过常用剂量的苦寒药物的方法使机体的元气和阳气受到可控可逆的损害,从而借此以调低机体的正气水平。这样做的理由和目的是,因为癌毒是寄宿于机体的,其营养来源与生命活力的强弱(除毒力本身的强弱外)皆主要来自和取决于机体正气的强弱。土壤贫瘠了,那么地上任何作物的生长都会受到抑制,而寄生于机体的肿瘤细胞的生长发展自然也会由于机体正气的虚弱而被抑制。从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癌症患者的体质属性以阳性(即火偏旺或过旺)为主,肿瘤细胞喜欢阳热和营养丰富的环境,而“弱正法”则可使患者的阳性体质改变为虚寒的阴性体质。这就好比把一棵喜阳的草木搬到了背阴之处,由于其所处环境的明显改变,其生长就必然受到抑制。这也就是邪毒与机体,也即种子与土壤关系在肿瘤治疗中的具体应用。
, 百拇医药
汤钊猷院士在《消灭与改造并举》一书中说:“近百年的抗癌战,主要目标是‘消灭’肿瘤,应该说取得了长足进展,但距离攻克癌症还有很大的距离,早诊早治虽较大幅度提高了疗效,但要再进一步提高就十分困难。看来光靠‘消灭’不够,还要考虑‘改造’,包括对残癌的改造,使之‘改邪归正,带瘤生存’,也包括对机体的改造,使之提高自身的抗癌能力。”过去人们一直认为中医是治本而西医是治标的;中医治疗除了考虑疾病之外,还重视人的因素,而西医只管病而不顾人;中医注重整体,而西医只管病的局部。事实也确实如此。但随着疗效瓶颈的困制和思考认识的深入,近些年来西医的治疗模式也出现了治病时要重视人、要解决病的根源、要研究整体可喜改变的趋势。但由于受制于每个学科都有着各自天然的长处和短处并存的特性,西医也同样如此,所以它在技术手段上就难以顺应和跟上学术认识上已有的进步。这种局限就使得西医想对患者的机体状况予以改造乃至改变的想法变成困难,但中医却能在这方面独擅其长,既可使虚寒者平复,也可使实热者变为虚寒。我所创造的这一新的方法不仅在癌症的治疗上较传统方法有效,而且借其原理与作用,在其他一些需要改造患者体质性质的难症痼疾上(如红斑狼疮、银屑病、类风关、强直性脊柱炎、荨麻疹、重症肌无力-眼肌型等)也有新的进步,可见这一方法在临床上也颇有适用之处。
如何更加有效地阻断肿瘤血管的生长和肿瘤细胞的营养供应,是西医研究的着力之处,而这些内容就中医而言,只有通过“弱正法”才能做到。这种使肿瘤细胞饥饿的疗法,绝不等同于江湖庸医的那种使患者生命自毙的断食之法。在最大限度地攻击肿瘤细胞与最大限度调低患者的正气水平之间存在着一个必须也是可以把握的度。只要正确把握好了这个度和临床上药物之间的配伍技巧,那么患者的安全与疗效就都能得到有效保障。, 百拇医药
上期说到随着中药剂量的明显增加,疗效虽较以往又有了相应的提高,但仍远未达到理想。那么,依据数十年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经验,我认为:既然增量后有效,那么其仍不理想的原因就应在于所增加的剂量依然不足,必须继续增量。于是在谨慎安全的前提下,按照递增的原则再渐次增量。
但随着剂量的不断增加,新的问题却又随之出现了:一是有的病家的体重出现了明显下降(最多的达三十斤左右);二是面色灰暗或黑眼圈;三是乏力、嗜睡或畏寒。
尽管我治各种疑难杂症数十年,药物用量超重早成常法,但对在使用大剂量苦寒药后所出现的上述三种副作用却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思考后得出的认识是,中医认为苦寒过量是可以伤气伤阳的。以前我虽也多用大剂量苦寒药治疗癌症和其他一些疾病,但都没有出现伤气伤阳的情况,是因为苦寒药的剂量虽然大,但仍未足够大,即还没有达到足以损伤气阳的那个度。而现在的超大剂量已经达到了那个度,所以清热解毒药的苦寒之性就会在抑杀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对机体的元气和阳气出现明显的损害。在正常情况下,这种损害对机体是明显不利的,但在癌症患者身上却是我所追求的效果。因为在我的研究中,通过对大量跟癌症相关的现象和事实的分析后确认,调低减弱患者的正气,即西医所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水平,是有利于提高治癌疗效的。但之前仅有这种认识,而对于如何调低机体正气水平的具体方法却未曾找到。中医自古只有扶助正气而从无主动性损弱正气的说法与措施,但在我不断增加药量过程中所出现的上述三个副作用却使我意外找到了主动损正的方法(我把这一方法姑且称为“弱正法”),即通过使用明显超过常用剂量的苦寒药物的方法使机体的元气和阳气受到可控可逆的损害,从而借此以调低机体的正气水平。这样做的理由和目的是,因为癌毒是寄宿于机体的,其营养来源与生命活力的强弱(除毒力本身的强弱外)皆主要来自和取决于机体正气的强弱。土壤贫瘠了,那么地上任何作物的生长都会受到抑制,而寄生于机体的肿瘤细胞的生长发展自然也会由于机体正气的虚弱而被抑制。从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癌症患者的体质属性以阳性(即火偏旺或过旺)为主,肿瘤细胞喜欢阳热和营养丰富的环境,而“弱正法”则可使患者的阳性体质改变为虚寒的阴性体质。这就好比把一棵喜阳的草木搬到了背阴之处,由于其所处环境的明显改变,其生长就必然受到抑制。这也就是邪毒与机体,也即种子与土壤关系在肿瘤治疗中的具体应用。
, 百拇医药
汤钊猷院士在《消灭与改造并举》一书中说:“近百年的抗癌战,主要目标是‘消灭’肿瘤,应该说取得了长足进展,但距离攻克癌症还有很大的距离,早诊早治虽较大幅度提高了疗效,但要再进一步提高就十分困难。看来光靠‘消灭’不够,还要考虑‘改造’,包括对残癌的改造,使之‘改邪归正,带瘤生存’,也包括对机体的改造,使之提高自身的抗癌能力。”过去人们一直认为中医是治本而西医是治标的;中医治疗除了考虑疾病之外,还重视人的因素,而西医只管病而不顾人;中医注重整体,而西医只管病的局部。事实也确实如此。但随着疗效瓶颈的困制和思考认识的深入,近些年来西医的治疗模式也出现了治病时要重视人、要解决病的根源、要研究整体可喜改变的趋势。但由于受制于每个学科都有着各自天然的长处和短处并存的特性,西医也同样如此,所以它在技术手段上就难以顺应和跟上学术认识上已有的进步。这种局限就使得西医想对患者的机体状况予以改造乃至改变的想法变成困难,但中医却能在这方面独擅其长,既可使虚寒者平复,也可使实热者变为虚寒。我所创造的这一新的方法不仅在癌症的治疗上较传统方法有效,而且借其原理与作用,在其他一些需要改造患者体质性质的难症痼疾上(如红斑狼疮、银屑病、类风关、强直性脊柱炎、荨麻疹、重症肌无力-眼肌型等)也有新的进步,可见这一方法在临床上也颇有适用之处。
如何更加有效地阻断肿瘤血管的生长和肿瘤细胞的营养供应,是西医研究的着力之处,而这些内容就中医而言,只有通过“弱正法”才能做到。这种使肿瘤细胞饥饿的疗法,绝不等同于江湖庸医的那种使患者生命自毙的断食之法。在最大限度地攻击肿瘤细胞与最大限度调低患者的正气水平之间存在着一个必须也是可以把握的度。只要正确把握好了这个度和临床上药物之间的配伍技巧,那么患者的安全与疗效就都能得到有效保障。,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