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并快乐着
张燮璋……一个脱手,身体从两米多高的单杠直接拍到水泥地上,右手胳膊肘最先着地。
那一摔,是在1968年春末,距我执笔写本文整整五十年。那一摔,让我吃足了苦头,改变了我的性格,形成了新的生命轨迹。两个月里,右手臂和手掌由痛而麻,肌肉萎缩,手抖得握不住笔,写不成字,拿不住筷子,改用调羹进食。
医生诊断:外伤引起的右手进行性肌肉萎缩,建议针灸治疗,每周三次针灸,一个疗程十次。初见起色,麻木感减轻了,至于右手说到功能不坏就是好。每次针灸收费三角,相当于一天的生活费。四五个疗程之后,伤情稳定了,为省钱,我告诉扎针的老医生,打算自己针灸。老医生嘱咐我,必须加强手指和手掌的锻炼,建议多学结绒线。小伙子跟着老阿姨结绒线,太娘娘腔腔了吧?又建议学刻图章,既是锻炼又是艺术。简直是苍天的启示,一言而定,开始了至今半个世纪甘苦并存的对篆刻艺术的追求。这儿要插话:从此针灸由我自己打,按刻舟求剑的模式,在穴位画个圈,在圈中扎针,“得气”与否,心中有数,效果很不错。
, http://www.100md.com
下了决心,说干就干。刻刀和青田石练习章朵云轩有卖,难觅的是参考书。幸亏老同学送我陈寿荣先生编写的《怎样刻印章》,一本没头没尾的六书通《残本》。1969年,买到《吴昌硕篆刻造集》书价五角,如获至宝。1970年,一位朋友送我一本《西泠四家印谱》,无异于“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这就是我初学篆刻的全部学习教材。那些年几乎天天读,其中大多数印章曾经背临,牢记在心,成为我学篆的基础。
按照书上图示的执刀法,我办不到。刻刀从手指间滑脱,掉到地上。我只能一把抓,状如杀手握着匕首。初次篆刻,右手不听使唤,抖得厉害,只听得刀角在印面上“笃笃”地啄,“沙沙”地划,根本停不下来,一使劲,刀角冲过印面,直接戳穿执印石的左手虎口,血流如注。草草包扎,继续干。刻到晚上,执刀的右手的掌心和指肚,磨破血泡,和刻刀黏连在一起。双手流出的血把刻落的石屑黏在桌面上,像一块粗砂皮。不用啰嗦双手是如何疼痛,“战胜自我”的意志就是这样炼成的。连续刻了三四个月,从几天临摹一方到每天一方;“砂皮”的面积逐渐小了。最鼓舞人心的,是我右手麻木感减轻了,记得1969年夏天,天天赤膊大战,颤抖的刀角碰到印面竟不抖了。我开始尝试创作少字印,往往是从名人作品中取一字,再按其风格凑一字,组成一方印章。这是初学篆刻的好方法,如今我教徒弟如法炮制。到1970年,虽水平不高,但兴致极高,谁要我刻都答应,颇为“鲜格格”,常常是自告奋勇,不收一分钱,还倒贴石章料。无论为谁刻,均非常认真,从构思到镌刻,煞费苦心,我要求每一方都比旧作好,这成为我的习惯。
, 百拇医药
到1971年,我重新用筷子吃饭,我能用笔画印章的草样,抄书、写信,虽然握筷和执笔的姿势都十分难看。
篆刻这门艺术,成为我生活内容的一部分。进入八十年代我多次参加了篆刻大赛或大展;以后,篆刻作品经常在报上刊登;2006年我创作的《中央红军长征地名印谱》被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五十年前的一跌,硬生生逼出个名气不大的篆刻家。对人生更有意义的,是锤炼了意志,养成了认真学习、拼命工作的习惯。篆刻是我业余爱好,主业先后是机械设计制造、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等等。退休之后,参加静安诗词社,我兴致勃勃学写格律诗,很难,很充实,也很幸福。大概空闲无聊是很痛苦的吧?五十年间尚无此体验。
十日谈
奋斗的幸福
责编:刘芳
有人说,幸福是冬去春来的芳香,明请看本栏。, 百拇医药
那一摔,是在1968年春末,距我执笔写本文整整五十年。那一摔,让我吃足了苦头,改变了我的性格,形成了新的生命轨迹。两个月里,右手臂和手掌由痛而麻,肌肉萎缩,手抖得握不住笔,写不成字,拿不住筷子,改用调羹进食。
医生诊断:外伤引起的右手进行性肌肉萎缩,建议针灸治疗,每周三次针灸,一个疗程十次。初见起色,麻木感减轻了,至于右手说到功能不坏就是好。每次针灸收费三角,相当于一天的生活费。四五个疗程之后,伤情稳定了,为省钱,我告诉扎针的老医生,打算自己针灸。老医生嘱咐我,必须加强手指和手掌的锻炼,建议多学结绒线。小伙子跟着老阿姨结绒线,太娘娘腔腔了吧?又建议学刻图章,既是锻炼又是艺术。简直是苍天的启示,一言而定,开始了至今半个世纪甘苦并存的对篆刻艺术的追求。这儿要插话:从此针灸由我自己打,按刻舟求剑的模式,在穴位画个圈,在圈中扎针,“得气”与否,心中有数,效果很不错。
, http://www.100md.com
下了决心,说干就干。刻刀和青田石练习章朵云轩有卖,难觅的是参考书。幸亏老同学送我陈寿荣先生编写的《怎样刻印章》,一本没头没尾的六书通《残本》。1969年,买到《吴昌硕篆刻造集》书价五角,如获至宝。1970年,一位朋友送我一本《西泠四家印谱》,无异于“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这就是我初学篆刻的全部学习教材。那些年几乎天天读,其中大多数印章曾经背临,牢记在心,成为我学篆的基础。
按照书上图示的执刀法,我办不到。刻刀从手指间滑脱,掉到地上。我只能一把抓,状如杀手握着匕首。初次篆刻,右手不听使唤,抖得厉害,只听得刀角在印面上“笃笃”地啄,“沙沙”地划,根本停不下来,一使劲,刀角冲过印面,直接戳穿执印石的左手虎口,血流如注。草草包扎,继续干。刻到晚上,执刀的右手的掌心和指肚,磨破血泡,和刻刀黏连在一起。双手流出的血把刻落的石屑黏在桌面上,像一块粗砂皮。不用啰嗦双手是如何疼痛,“战胜自我”的意志就是这样炼成的。连续刻了三四个月,从几天临摹一方到每天一方;“砂皮”的面积逐渐小了。最鼓舞人心的,是我右手麻木感减轻了,记得1969年夏天,天天赤膊大战,颤抖的刀角碰到印面竟不抖了。我开始尝试创作少字印,往往是从名人作品中取一字,再按其风格凑一字,组成一方印章。这是初学篆刻的好方法,如今我教徒弟如法炮制。到1970年,虽水平不高,但兴致极高,谁要我刻都答应,颇为“鲜格格”,常常是自告奋勇,不收一分钱,还倒贴石章料。无论为谁刻,均非常认真,从构思到镌刻,煞费苦心,我要求每一方都比旧作好,这成为我的习惯。
, 百拇医药
到1971年,我重新用筷子吃饭,我能用笔画印章的草样,抄书、写信,虽然握筷和执笔的姿势都十分难看。
篆刻这门艺术,成为我生活内容的一部分。进入八十年代我多次参加了篆刻大赛或大展;以后,篆刻作品经常在报上刊登;2006年我创作的《中央红军长征地名印谱》被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五十年前的一跌,硬生生逼出个名气不大的篆刻家。对人生更有意义的,是锤炼了意志,养成了认真学习、拼命工作的习惯。篆刻是我业余爱好,主业先后是机械设计制造、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等等。退休之后,参加静安诗词社,我兴致勃勃学写格律诗,很难,很充实,也很幸福。大概空闲无聊是很痛苦的吧?五十年间尚无此体验。
十日谈
奋斗的幸福
责编:刘芳
有人说,幸福是冬去春来的芳香,明请看本栏。,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