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突变或致卵巢癌
近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默课题组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论文提出,“非强表型突变”驱动肿瘤发生的可能,揭示了人体内大量无表型突变或“良性”突变的潜在危机,为家族型卵巢癌和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此项研究中,李默课题组发现,BRCA1伴侣基因BARD1的单突变(P24S或R378S)不产生致癌表型,而当两单突变顺式存在时,则联合产生致癌效应,导致BRCA1/BARD1复合体功能异常及基因组紊乱。该研究同时提示,BARD1类似突变肿瘤患者适用于PARP抑制剂的靶向治疗。
在前期研究中,该课题组发现了小分子多聚物PAR与抑癌基因BRCA1的分子联系,揭示了靶向化疗药物PARP抑制剂在卵巢癌与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机理,拓展了该化疗药物在临床患者中的适用范围。(胡珍), 百拇医药
在此项研究中,李默课题组发现,BRCA1伴侣基因BARD1的单突变(P24S或R378S)不产生致癌表型,而当两单突变顺式存在时,则联合产生致癌效应,导致BRCA1/BARD1复合体功能异常及基因组紊乱。该研究同时提示,BARD1类似突变肿瘤患者适用于PARP抑制剂的靶向治疗。
在前期研究中,该课题组发现了小分子多聚物PAR与抑癌基因BRCA1的分子联系,揭示了靶向化疗药物PARP抑制剂在卵巢癌与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机理,拓展了该化疗药物在临床患者中的适用范围。(胡珍),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