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高温来袭,当心致命热射病
■ 闻唱
今夏的高温热浪真是一浪高过一浪。6月以来,我国北方多地连日气温突破40摄氏度,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预警。6月22日,北京南郊观象台气温冲至41.1摄氏度,创造了该观象台同期最热的纪录。人们也体验到了“最热6月”的强大威力。
在让人“热到怀疑人生”的持续高温下,“热射病”一词不断冲击各类媒体:近日,南京一小伙跑了5000米后,出现中暑症状,神志不清,送医后被诊断为热射病,所幸经抢救后转危为安;北京一名57岁女性带娃户外活动后,因热射病出现了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近7小时仍不幸离世……夏至刚过,可以说暑热才刚刚开始。
按照国家疾控局近日发布的高温热浪公众健康防护指南中的解释,热射病即为危险的重症中暑,是由于人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摄氏度,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等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严重临床综合征。国家疾控局的专家表示,炎热天气,尤其持续数天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一旦机体无法适应,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则可能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从而导致中暑,还可能导致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恶化。
, http://www.100md.com
抓住急救“黄金半小时”,避免出现“热死人”情况
夏日炎炎,中暑的情况很多人都发生过,然而不少人并未对此当回事,以为休息一下就好了。其实,中暑非小事,会对人们生命健康产生危害,轻则头痛、头晕、胸闷、恶心、旧病复发,少数重症中暑者,甚至可能导致死亡的发生。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在近日发布的“高温天气谨防中暑”的健康提示中,将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3个阶段。热射病即为重度中暑中最危险的一类,死亡率高达60%。在其对热射病症状的描述中,将高热(直肠温度≥41摄氏度)、皮肤干燥、意识模糊、惊厥、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作为热射病发生的主要特征。其中,劳力型热射病患者更易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更高。而非劳力型热射病患者主要集中于孕妇、儿童、年老体衰或者有慢性基础病者。
但从先兆中暑到热射病的发生,中间有一个进展过程,如果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大部分中暑患者是不会发展到热射病这一步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迟骋介绍,上面提到的那名57岁热射病死亡患者,在户外带娃活动回家后,曾出现头晕乏力等先兆中暑症状,但并没有及时采取调适措施,而是继续处于没有开空调的闷热、西晒房间内,直至叫不醒才被家人发现、送医,最终导致死亡。这种情况如果发现及时,采取适当措施,应该可以避免不良结果的发生。
, 百拇医药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近日发布的中暑急救措施中,将中暑后的应急方法分为几个步骤:首先,出现先兆中暑或轻症中暑时,要尽快找到阴凉的地方,解开衣领散热;第二步,适量饮用一些清凉的饮料,比如淡盐水、盐茶水或者含盐的清凉饮料,用湿毛巾擦拭身体,并及时休息。
而当你发现家人或身边有人出现重度中暑症状时,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阴凉处,平躺在平面上,必要时脱去衣物。如无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应在现场想办法尽快降低病人体温,在脖子、腋窝和腹股沟上敷冰袋或湿毛巾等。对于无基础疾病的青壮年,可用冷水浸泡的方法快速降温;对于老人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可向皮肤喷水通过蒸发降温。降温应遵循“先降温,后转运”的原则,在病人失去意识后的“黄金半小时”内进行。现场处置的同时,拨打120送医。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处于中暑状态呢?中国疾控中心专家提示,长时间处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如果发生这几种情况,你可能已经中暑了——口渴、食欲不振、头痛、头昏、多汗、疲乏、虚弱等可能是先兆中暑的症状,但因为这些症状往往缺乏特异性,不易引起大家的重视;而出现恶心、呕吐、心悸、脸色干红或苍白,注意力涣散、动作不协调、体温升高等症状,就已经是轻度中暑了,必须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 http://www.100md.com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只有在户外的人员是中暑高发人群,一直在室内的人也有可能中招。在封闭的温度很高的环境中,一些有基础病的老年人,体温散热同样会出现问题。此外,还有不少坐月子的女性,夏天天气闷热也不开窗、不开空调通风降温,也容易发生热射病,并且类似的情况几乎每年都会发生。
七项应对措施:防患未然,才能有备无“暑”
中暑以至热射病既然如此凶险,我们当如何预防?在今年这种极端的气候条件下,我们又该怎样科学应对高温天气呢?
在国家疾控局发布的高温热浪公众健康防护指南中,将儿童、孕妇、老年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划为敏感人群,与户外作业人员一同应加强高温热浪下的健康防护。疾控专家归纳了7个应对高温的措施,帮助人们安稳度过这一夏。
1.午后高温时段尽量避免户外活动。人们需要户外活动时要尽量避开一天中气温最高时间段;外出时采取必要的防晒措施,尽量戴太阳镜、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穿透气、散热的棉、麻等面料的衣服。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外出时,尽量选择清晨和傍晚,减少逗留时间。如在中午出去,可以不时地在银行、商场等室内凉爽场所,休息数分钟后继续户外活动。
, 百拇医药
2.多喝水,并适当补充淡盐(糖)水。在高温天气里,不论运动量大小,都需要增加液体的摄入,千万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饮水量应为平时的1.5倍左右,水温不宜过高,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如果需要在高温的环境里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更应加大饮水量,但要注意口渴后不宜狂饮,应适当补充些淡盐(糖)水。
3.保证充足睡眠。夜晚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4.营养均衡,清淡饮食。夏季饮食宜清淡,选择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注意不要吃得太油腻。不过,蛋奶以及鸡、虾、鱼等白肉还是要吃的,尤其高温环境下人体更需要摄取足够热量,应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量。此外,可多吃水果和蔬菜,不宜过度喝冷饮,不要酗酒、醉酒。
5.保持室内凉爽。空调可有效地调节和保持室内温度,但也不宜长时间待在较凉的空调房间,适当地开窗通风及一定的户外轻微活动,有利于人体逐步适应高温天气。电风扇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炎热天气的影响。
, 百拇医药
6.照顾好家人。高温天气里,身边的老人和小孩更需要额外的照顾。连续高温天气时,应关心家中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切勿将婴幼儿单独留在停放的车内,不要在密闭的车内午休。
7.随身携带解暑药。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风油精、清凉油等解暑药物应随身携带,一旦出现中暑,可用所带药品缓解症状。
专家还特别提醒,受热后“快速冷却”是一大忌。有的人脱离高温环境后喜欢开足空调、电扇或立即去洗冷水澡,但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另外,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调时,建议室内外温差不超过10摄氏度,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在24摄氏度以下。
相关链接
炎炎夏日还要预防室内空调病
高温难耐,不少人喜欢待在空调房躲避炎热,但长期处在空调环境中不仅容易头晕、头痛,还会有食欲不振、上呼吸道感染、关节酸痛等症状,被统称为“空调病”,特别是老人、儿童和妇女更易感。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肖汉建议:在空调屋里尽量选用长袖衣服,大汗淋漓时不要直接吹空调;吹空调时要注意通风透气;在空调房间待的时间比较长,要注意补水;开空调时最适宜的温度是26度,选择低档的风,不能直吹,尤其不能睡觉时冲头吹;觉得足够凉爽可以停或者间断停一下空调,两三小时间断停为宜。
(欣闻), 百拇医药(闻唱 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