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养生先行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我们应遵遁自然节气的变化,针对其气候特点进行调养。谷雨前后是神经痛、花粉过敏、风湿病的高发期。饮食上仍需注重养脾,少食酸味、多食甘味食物。
“天人相应”是祖国医学中重要的养生理念,意为人体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生长、发育和变化的规律都应与大自然保持一致。因此,养生应“顺应四时”,即按照四季气候的变化规律顺势而为。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过后,气温迅速回升,降雨逐渐增多。从中医角度讲,春季肝气升发,脾气不足,而谷雨前后15天脾处于旺盛时期,适宜调养进补。
饮食养生 疏肝、健脾祛湿为两大原则。谷雨仍属于春季,春天肝气升发,最忌郁闭,应适当进食一些顺应肝气升发特点的食物,如香椿、蒜黄最宜在春季食用。谷雨过后,雨水增加,人体容易感受外界的湿气,故应在饮食中增加具有健脾祛湿功效的食物,如山药、薏苡仁、扁豆等。需要注意的是,谷雨时节脾气旺盛,脾气旺盛则胃肠强健,适宜进补。但补益不可过度,可适当进食一些补益肝肾的食物,以顺应身体的变化。
运动养生 谷雨过后,天气回暖,万物生长,大自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此时应早睡早起,增加户外活动,多与大自然接触,可选择踏青、慢跑、放风筝等运动方式。但应遵循“ 懒散形骸,勿大汗,以养脏气”的原则,运动量不宜过大,出汗不宜过多。
情志养生 谷雨时节正值春夏之交。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春季为肝气当令,而肝与情志密切相关。俗话说:“菜花黄,疯子忙。”医学研究也表明,春天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期,春季人们很容易出现情绪的波动。因此,此时应格外重视保持情绪乐观,遇到烦恼时多向家人和朋友倾诉,或多出去走动,尽量调节不良情绪。
防病养生 天气转暖,万物生发,各种鲜花竞相开放,空气中花粉增多,加上柳絮的影响,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及过敏体质的患者要格外小心,出门需戴口罩掩住口鼻。另外,谷雨后雨水增多,空气湿度大,风湿病、腰腿痛易复发,有此疾者应小心防范。
特别提醒
1.忌过早贪凉饮冷“谷雨夏未到,冷饮莫先行”。谷雨节气气温升高较快,而且中午气温较高,带给人夏天已经到来的错觉,有些人便迫不及待地开始吃冷饮。过早食用冷饮会损伤人体的阳气,有些人受到冷刺激会出现肠胃不适。
2.早晚“春捂”少裸露谷雨时节天气忽冷忽热,昼夜温差较大,往往是中午热、早晚凉,因此早晚应注意“捂”,分层次穿衣,增加可以方便穿脱的外套和内搭。此外,由于中午温度高,很多人像夏天一样穿衣服,湿气很容易从裸露的体表进入体内,应注意避免。, http://www.100md.com(赵迎盼(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天人相应”是祖国医学中重要的养生理念,意为人体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生长、发育和变化的规律都应与大自然保持一致。因此,养生应“顺应四时”,即按照四季气候的变化规律顺势而为。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过后,气温迅速回升,降雨逐渐增多。从中医角度讲,春季肝气升发,脾气不足,而谷雨前后15天脾处于旺盛时期,适宜调养进补。
饮食养生 疏肝、健脾祛湿为两大原则。谷雨仍属于春季,春天肝气升发,最忌郁闭,应适当进食一些顺应肝气升发特点的食物,如香椿、蒜黄最宜在春季食用。谷雨过后,雨水增加,人体容易感受外界的湿气,故应在饮食中增加具有健脾祛湿功效的食物,如山药、薏苡仁、扁豆等。需要注意的是,谷雨时节脾气旺盛,脾气旺盛则胃肠强健,适宜进补。但补益不可过度,可适当进食一些补益肝肾的食物,以顺应身体的变化。
运动养生 谷雨过后,天气回暖,万物生长,大自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此时应早睡早起,增加户外活动,多与大自然接触,可选择踏青、慢跑、放风筝等运动方式。但应遵循“ 懒散形骸,勿大汗,以养脏气”的原则,运动量不宜过大,出汗不宜过多。
情志养生 谷雨时节正值春夏之交。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春季为肝气当令,而肝与情志密切相关。俗话说:“菜花黄,疯子忙。”医学研究也表明,春天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期,春季人们很容易出现情绪的波动。因此,此时应格外重视保持情绪乐观,遇到烦恼时多向家人和朋友倾诉,或多出去走动,尽量调节不良情绪。
防病养生 天气转暖,万物生发,各种鲜花竞相开放,空气中花粉增多,加上柳絮的影响,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及过敏体质的患者要格外小心,出门需戴口罩掩住口鼻。另外,谷雨后雨水增多,空气湿度大,风湿病、腰腿痛易复发,有此疾者应小心防范。
特别提醒
1.忌过早贪凉饮冷“谷雨夏未到,冷饮莫先行”。谷雨节气气温升高较快,而且中午气温较高,带给人夏天已经到来的错觉,有些人便迫不及待地开始吃冷饮。过早食用冷饮会损伤人体的阳气,有些人受到冷刺激会出现肠胃不适。
2.早晚“春捂”少裸露谷雨时节天气忽冷忽热,昼夜温差较大,往往是中午热、早晚凉,因此早晚应注意“捂”,分层次穿衣,增加可以方便穿脱的外套和内搭。此外,由于中午温度高,很多人像夏天一样穿衣服,湿气很容易从裸露的体表进入体内,应注意避免。, http://www.100md.com(赵迎盼(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