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四季保健 > 秋季 > 秋燥
编号:13352881
预防秋燥伤身需对证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0月20日 保健时报 第1047期
     寒露节气后雨水逐渐减少,秋燥的感觉越来越明显。为了缓解干燥带来的不适,很多人选择大量饮水。但水喝个不停还是防不住秋燥,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10 月8 日正式进入寒露节气,空气也开始变得较为干燥起来,即便秋季偶尔的台风过境带来短暂的降雨,也不能明显缓解秋燥的环境,反而更让秋凉时节的“ 凉燥”威力加大。对于秋燥的认识,很多人应对的方法是以补水和一般的食疗为主。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医师徐大成介绍说,有的秋燥症状并不是多饮水或者简单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便能缓解的,一定要对证,才能有效预防。

    抵抗力低易被燥邪伤

    徐大成说,秋燥虽然是自然现象,但是“燥”如果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便成为致病因素,中医称之为燥邪。有人也许会问,为什么自己觉得秋燥的症状很明显,但是身边有的人却不为秋燥所伤呢?
, 百拇医药
    徐大成认为,这主要与秋燥产生的三个客观条件有关系。第一种情况是,有的地方虽然到了寒露节气,但是雨水并不稀少,秋燥的感觉因此也不明显。第二,有的地方寒露节气之后雨水较少,秋燥程度比较强烈甚至变化过于急骤,超出很多人的适应能力,因此大家对秋燥的感觉会比较明显。第三,虽然秋燥出现的时间与程度都比较正常,但是有的人抵抗力较弱,对秋燥比较敏感,因此同一地区的人对秋燥的感觉会不一样。

    对证防燥才有效

    很多关于预防秋燥的文章中都会提到多饮水以预防秋燥的说法,有人觉得比较有效,但还有一些人觉得效果不明显,这是为什么呢?

    徐大成说,燥邪的致病原因有四个特点,对于秋燥耗损津液的这一证型,主要是因为“燥性干涸”引起,这类人只需多饮水即可起到较好的滋阴润燥效果。
, http://www.100md.com
    但是秋燥致病的燥邪还有三个特点需要注意:第一是燥邪最容易损伤肺脏,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如大家经常听说的燥咳。燥咳分温燥咳嗽和凉燥咳嗽两种。

    温燥咳嗽一般发生在初秋,以咳嗽少痰、不易咯出、口干咽痛为特点,或伴身热、微寒、头痛等风热表证。中医常用具有疏风清热、润燥止咳的中药进行治疗。

    深秋较为常见的咳嗽是凉燥咳嗽,病因是感受燥邪与风寒之邪,主要症状除了咳嗽少痰、咽干鼻燥表现外,还往往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等风寒表证。中医常用具有疏风散寒、润肺止咳的中药进行治疗。

    因此,预防秋燥伤身一定要记住对证,如果多饮水或者简单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不能缓解,一定要尽快到医院就诊,及时用中医药进行调理。

    ◎链接

    药食兼用治燥咳

    按中医的说法,秋季为阴气渐盛之季,燥气当令。人的肺脏喜清肃濡润,而燥气最易伤肺。燥伤肺,就会使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出现干咳少痰、咽喉干痛及鼻腔干燥等症状,这就是秋燥伤肺引人咳嗽的主要原因。秋燥咳嗽有温燥与凉燥之分。温燥治疗宜辛凉甘润,常用中药为桑叶、杏仁、沙参、玉竹、麦冬、花粉、贝母、淡豆豉等。凉燥治疗宜化痰润燥,常用中药为紫苏、杏仁、半夏、陈皮、前胡、桔梗、瓜蒌、生姜、甘草等。

    除药物治疗外,不少蔬菜和水果也有生津润燥的作用。例如,可用生梨1个(去核)加冰糖10 克隔水蒸服;或用红皮萝卜250 克洗净后切成薄片,放在碗里加白糖30 克,腌上几小时后取汁饮服;或取鲜藕200 克隔水蒸熟后服用,亦可与粳米熬粥后服用。, http://www.100md.com(杨璞(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