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隔辈带娃能导致抑郁症?
多一分感恩,少一分挑剔
受访专家:张东(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测查室副主任医师)
本报记者 楚超
实习记者 夏淼
隔辈带娃好处多
天伦之乐,多少老人梦寐以求。但是近日,一条标题为《帮独生女儿三年带俩娃,老妈累出抑郁症》的新闻把大众的视线聚焦到带娃对老人的消极影响上。无独有偶,《为什么你妈妈能在新西兰看鲁冰花,而我只能在厨房看西蓝花》的婆媳对话截图也蹿红网络。在这些对话中,老人出个门还要向儿媳请假的细节,难免让人唏嘘。
新闻展现了带娃老人的辛苦,那么,带娃究竟是不是导致老人患抑郁症的元凶呢?记者在采访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测查室副主任医师张东时了解到,导致老年人抑郁症的原因有很多,器质性病变、生理疾病、长期的慢性病、家庭不和睦等都可能导致抑郁症。带孩子本身并不会导致抑郁症,带孩子过程中遇到的其他问题,才是导致抑郁症的原因。然而,带娃对老人也是有不少好处的。
, 百拇医药
安享天伦之乐步入老年,子女组建了小家庭,自己的职业生涯也画上了句号。突然多出来很多时间,子女又不能常伴身边,老人备感落寞。这时,若家庭里有新生命诞生,这份血脉得以绵延的喜悦和新生力量的充盈,会给老人带来极大的喜悦。老人帮子女带娃,在帮子女减轻负担的同时,也享受了天伦之乐。
有利于社会进步张东医生说,从经济学上讲,老人的体力不适合去获取生产资料,而年轻人获取生产资料相对容易。老人来带孩子,年轻人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取生产资料。这样实际上解放了先进劳动力,也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了更大的价值。目前在中国乃至亚洲,这都是很普遍的做法。
有些经济条件允许的家庭会让保姆带娃,但是一个家庭接纳一个陌生人和接纳一个自家老人的社会成本是不同的,这里的成本不只是经济成本,还有心理成本。社会上的一些恶性事件,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这一点。
, http://www.100md.com
带娃老人尤需注意这三点
现在的家庭结构多数是“4+2+1”,即四个老人、两个年轻人、一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老人们带孩子都比较谨慎。张东医生提出了三个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量力而行,安全最重要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处于较低水平,而小孩子的精力却非常旺盛。尤其现在人们的生育年龄不断推后,一些高龄老人带娃更是力不从心。在隔辈带娃的过程中,老人要特别注意自身和孩子的安全。
要学会说“不”其实在说“不”之前,往往已经积累了压抑情绪。当压抑持续时间较长时,极易引发情绪问题。一些父母文化水平较低,而子女的文化水平比较高,这些父母在子女面前难免会有自卑情绪,他们不敢拒绝子女的要求,有时甚至要看子女的眼色行事。在面对子女的要求时,父母首先要考虑自己能否承受,不要一味地迁就子女。当自己感觉进行不下去的时候,也要及时与子女沟通。
, http://www.100md.com
溺爱其实没那么可怕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对自己子女要求严格的父母,在面对孙辈儿时却变得格外宽容,甚至溺爱。有些年轻父母担心孩子被老人惯坏。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老人只是短暂地带一段时间,孩子除老人外还会接触其他人。张东医生说,一些“在爸爸妈妈面前很乖,在爷爷奶奶面前不听话”的孩子实际上是很聪明的。在不同的人面前有不同的表现,是一种社会角色的转变,也是孩子社会化的标志。
对症安抚老人情绪问题
李阿姨是山东人,女儿怀孕了。尽管她在武汉住不惯,又要离开老伴,但还是答应帮女儿带娃。李阿姨又管娃又忙家务,每天累得直不起腰。她最怕孩子生病,女儿女婿埋怨,她还经常会为养育问题跟女婿起争执。这样的遭遇想必很多老人都深有体会。其实,对于一些带娃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对症下药。
问题1 难以适应陌生城市的生活中国城乡之间、城市之间发展差异巨大的现状,让很多老人成了“老漂族”。他们背井离乡帮子女带娃,面对陌生的一切,身边没有熟悉的朋友,甚至与老伴儿两地分居。他们的内心苦闷、失落,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甚至找不到能够说说心里话的人。想离开,却又不能撒手不管。张东医生说,中国的传统社会是熟人社会,老人更加重视与熟人之间的关系,陌生的环境很容易让老人产生不适感。
, 百拇医药
对策:鼓励老人与同龄人多交流
张东医生说,老人与子女接触的过程中,只是进行行为的互动,缺乏信息的交流,老年人的内心容易产生孤单感。在与同龄人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减轻这种孤独感,当老人在带孩子过程中出现一些情绪问题时,还能有一个宣泄的渠道。
问题2 与子女教养观冲突现在的子女受教育水平普遍高于老人,多崇尚科学的育儿观,却缺乏育儿的经验。而有些老人比较固执,信奉经验,认为自己的方法是经过实践的。所以新父母和老人常常会在教养孩子的方式上产生分歧。
对策:虚心向对方学习
个体间存在差异,没有一种教育方法是完美的,书本上的方法也不适用于每一个人。子女应尊重老人,虚心向老人学习。时代在改变,老人应适当地放弃一些落后的生活方式、育儿观念,来适应现代化的生活环境。若一味固守老一代的方法,可能会使孩子与其他孩子产生差异。把先进的理念与自身经验相结合,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 http://www.100md.com
问题3 狭小的空间成矛盾催化剂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显示,我国流动老人将近1800 万,其中专程来照顾晚辈的老人占了一半。据张东医生介绍,回龙观医院家属院里就有很多随子女北漂的老人,他们离开老家好几层的小洋楼,来到北京帮子女带娃,祖孙三代蜗居在一个小房子里。狭小的空间、共同生活的不便、两代人生活习惯的差异,很容易引发老人的不良情绪。但老人不适应陌生城市的生活环境,又缺乏自己的圈子,只能待在家里。
对策:分担家务,帮助老人“走出去”
解决住房问题比较困难。子女下班回家后,应主动带孩子和承担家务,给父母更多的时间让他们走出家门,有自己的空间。我们报社的一位同事就会给帮自己带孩子的公婆报名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或者请他们去看话剧等。这样不仅能给老人一些独立的空间,也能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
记者手记养儿方知父母恩,父母含辛茹苦把子女养大,到了晚年又要帮子女带孩子。他们舍弃了自己的社会活动,牺牲了自己宝贵的时间,只为帮子女减轻负担。年轻人在面对父母时,要多一分感恩,少一分挑剔;多一些沟通,少一些固执;多一些承担,少一些推卸。不要让本该安度晚年的老人,代替你负重前行。如果不得已,那请务必对他们好一点,再好一点。, 百拇医药
受访专家:张东(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测查室副主任医师)
本报记者 楚超
实习记者 夏淼
隔辈带娃好处多
天伦之乐,多少老人梦寐以求。但是近日,一条标题为《帮独生女儿三年带俩娃,老妈累出抑郁症》的新闻把大众的视线聚焦到带娃对老人的消极影响上。无独有偶,《为什么你妈妈能在新西兰看鲁冰花,而我只能在厨房看西蓝花》的婆媳对话截图也蹿红网络。在这些对话中,老人出个门还要向儿媳请假的细节,难免让人唏嘘。
新闻展现了带娃老人的辛苦,那么,带娃究竟是不是导致老人患抑郁症的元凶呢?记者在采访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测查室副主任医师张东时了解到,导致老年人抑郁症的原因有很多,器质性病变、生理疾病、长期的慢性病、家庭不和睦等都可能导致抑郁症。带孩子本身并不会导致抑郁症,带孩子过程中遇到的其他问题,才是导致抑郁症的原因。然而,带娃对老人也是有不少好处的。
, 百拇医药
安享天伦之乐步入老年,子女组建了小家庭,自己的职业生涯也画上了句号。突然多出来很多时间,子女又不能常伴身边,老人备感落寞。这时,若家庭里有新生命诞生,这份血脉得以绵延的喜悦和新生力量的充盈,会给老人带来极大的喜悦。老人帮子女带娃,在帮子女减轻负担的同时,也享受了天伦之乐。
有利于社会进步张东医生说,从经济学上讲,老人的体力不适合去获取生产资料,而年轻人获取生产资料相对容易。老人来带孩子,年轻人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取生产资料。这样实际上解放了先进劳动力,也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了更大的价值。目前在中国乃至亚洲,这都是很普遍的做法。
有些经济条件允许的家庭会让保姆带娃,但是一个家庭接纳一个陌生人和接纳一个自家老人的社会成本是不同的,这里的成本不只是经济成本,还有心理成本。社会上的一些恶性事件,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这一点。
, http://www.100md.com
带娃老人尤需注意这三点
现在的家庭结构多数是“4+2+1”,即四个老人、两个年轻人、一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老人们带孩子都比较谨慎。张东医生提出了三个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量力而行,安全最重要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处于较低水平,而小孩子的精力却非常旺盛。尤其现在人们的生育年龄不断推后,一些高龄老人带娃更是力不从心。在隔辈带娃的过程中,老人要特别注意自身和孩子的安全。
要学会说“不”其实在说“不”之前,往往已经积累了压抑情绪。当压抑持续时间较长时,极易引发情绪问题。一些父母文化水平较低,而子女的文化水平比较高,这些父母在子女面前难免会有自卑情绪,他们不敢拒绝子女的要求,有时甚至要看子女的眼色行事。在面对子女的要求时,父母首先要考虑自己能否承受,不要一味地迁就子女。当自己感觉进行不下去的时候,也要及时与子女沟通。
, http://www.100md.com
溺爱其实没那么可怕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对自己子女要求严格的父母,在面对孙辈儿时却变得格外宽容,甚至溺爱。有些年轻父母担心孩子被老人惯坏。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老人只是短暂地带一段时间,孩子除老人外还会接触其他人。张东医生说,一些“在爸爸妈妈面前很乖,在爷爷奶奶面前不听话”的孩子实际上是很聪明的。在不同的人面前有不同的表现,是一种社会角色的转变,也是孩子社会化的标志。
对症安抚老人情绪问题
李阿姨是山东人,女儿怀孕了。尽管她在武汉住不惯,又要离开老伴,但还是答应帮女儿带娃。李阿姨又管娃又忙家务,每天累得直不起腰。她最怕孩子生病,女儿女婿埋怨,她还经常会为养育问题跟女婿起争执。这样的遭遇想必很多老人都深有体会。其实,对于一些带娃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对症下药。
问题1 难以适应陌生城市的生活中国城乡之间、城市之间发展差异巨大的现状,让很多老人成了“老漂族”。他们背井离乡帮子女带娃,面对陌生的一切,身边没有熟悉的朋友,甚至与老伴儿两地分居。他们的内心苦闷、失落,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甚至找不到能够说说心里话的人。想离开,却又不能撒手不管。张东医生说,中国的传统社会是熟人社会,老人更加重视与熟人之间的关系,陌生的环境很容易让老人产生不适感。
, 百拇医药
对策:鼓励老人与同龄人多交流
张东医生说,老人与子女接触的过程中,只是进行行为的互动,缺乏信息的交流,老年人的内心容易产生孤单感。在与同龄人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减轻这种孤独感,当老人在带孩子过程中出现一些情绪问题时,还能有一个宣泄的渠道。
问题2 与子女教养观冲突现在的子女受教育水平普遍高于老人,多崇尚科学的育儿观,却缺乏育儿的经验。而有些老人比较固执,信奉经验,认为自己的方法是经过实践的。所以新父母和老人常常会在教养孩子的方式上产生分歧。
对策:虚心向对方学习
个体间存在差异,没有一种教育方法是完美的,书本上的方法也不适用于每一个人。子女应尊重老人,虚心向老人学习。时代在改变,老人应适当地放弃一些落后的生活方式、育儿观念,来适应现代化的生活环境。若一味固守老一代的方法,可能会使孩子与其他孩子产生差异。把先进的理念与自身经验相结合,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 http://www.100md.com
问题3 狭小的空间成矛盾催化剂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显示,我国流动老人将近1800 万,其中专程来照顾晚辈的老人占了一半。据张东医生介绍,回龙观医院家属院里就有很多随子女北漂的老人,他们离开老家好几层的小洋楼,来到北京帮子女带娃,祖孙三代蜗居在一个小房子里。狭小的空间、共同生活的不便、两代人生活习惯的差异,很容易引发老人的不良情绪。但老人不适应陌生城市的生活环境,又缺乏自己的圈子,只能待在家里。
对策:分担家务,帮助老人“走出去”
解决住房问题比较困难。子女下班回家后,应主动带孩子和承担家务,给父母更多的时间让他们走出家门,有自己的空间。我们报社的一位同事就会给帮自己带孩子的公婆报名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或者请他们去看话剧等。这样不仅能给老人一些独立的空间,也能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
记者手记养儿方知父母恩,父母含辛茹苦把子女养大,到了晚年又要帮子女带孩子。他们舍弃了自己的社会活动,牺牲了自己宝贵的时间,只为帮子女减轻负担。年轻人在面对父母时,要多一分感恩,少一分挑剔;多一些沟通,少一些固执;多一些承担,少一些推卸。不要让本该安度晚年的老人,代替你负重前行。如果不得已,那请务必对他们好一点,再好一点。,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