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更喜欢在屋里,因为有电源插座”!我国儿童“大自然缺失症”严重,行为和心理失调问题大
暑假来临 一路高铁回乡下祖宅小住几日
一个小院 一井清泉 一枕凉席 一顿饺子 一锅烩菜
田间转转 镇上逛逛 看看亲戚 见见故友 日月同辉 天地共存
这些文字,出自演员李亚鹏的微博。本就是一则带女儿回老家过暑假的寻常博文,却很快被顶上了热搜,“大自然缺失症”也随即成为热搜词。
从评论中我们得知,这朴实无华的文字,配上农村老家清新自然的画风,在一定程度上,让大家过了一把回归自然的瘾。而与大自然的长期割裂,已成为不少人心中隐隐的痛。
户外活动少,对大自然缺乏好奇心
“大自然缺失症”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记者兼儿童权益倡导者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一书中提出。
, http://www.100md.com
严格意义上说,“大自然缺失症”并非一种专业的医学诊断或病症,而是指现代人(尤其是孩子)因缺少与大自然连接和亲近的机会,沉迷于电子产品,而出现的一系列行为和心理失调问题,包括儿童肥胖、注意力不集中、抑郁、创造力下降等。
在瑞典、日本等国家,自然缺失症的比例较高,相关研究也开展得较早。而我国的这一形势或许更为严峻。
2013 年,上海绿洲生态保护交流中心在其发布的《城市中的孩子与自然亲密度调研报告》中指出:“在受调查的1300 多名儿童中,12.4%的孩子具有自然缺失症的倾向,如注意力不集中、情绪调节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对大自然缺乏好奇心。”如今,这一数字仍迅速攀升。
该报告还显示,我国每周户外活动时间少于3小时的孩子达到48.5%。上海绿洲生态保护交流中心的教育项目负责人余海琼表示,在小学阶段,孩子平均每周户外活动时间应超过7小时。
, 百拇医药
电子设备是罪魁祸首
电视、电脑,尤其是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强势入侵,是儿童罹患自然缺失症的罪魁祸首。
自然之友环境教育负责人胡卉哲称,在某场环境教育活动中,开场还没多久,一个男孩就极不耐烦地大喊无聊,闹着回家玩电脑游戏。而更耐人寻味的是,他爸爸在等他的时候,一直在打游戏。甚至有儿童坦言:“我更喜欢在屋里玩,因为只有屋里才有电源插座。”
生活中,一些父母会以卫生和安全为由,告诫孩子泥巴不能玩,昆虫不准捉,雨水不能沾,似乎户外处处潜藏危险。
除此之外,导致自然缺失症的原因还有很多,如学业负担的加重、现代城市建设的“去自然化”等。
, 百拇医药
与自然割裂,有损孩子身心健康
选择太“宅”的生活方式,会让肥胖、易过敏等体质下降问题如影随形。
以过敏为例。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申昆玲教授称,目前国内儿童过敏类疾病的发生率已与国际齐平,平均每100 个孩子中就有40 个深受过敏性疾病困扰。这与孩子们越来越“不接地气”相关。
人类的免疫系统正是在和大自然微生物打交道的过程中被培养出来、不断提升的。如果长期与自然割裂,免疫系统锻炼的机会就少了。即便遇到本可以和平共处的微生物,也开始“少见多怪”——浑身起皮疹、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甚至呼吸困难而致命。
慕尼黑大学儿童医院哮喘与过敏部门的研究表明,越早接触微生物群,越可有效预防孩子患上过敏性疾病,且有利于增强自身免疫系统。
, 百拇医药
除了生理上的,“大自然缺失症”还威胁心理健康。在《林间最后的小孩》增订新版中作者指出,儿童与自然的断裂,跟孤独、易怒、注意力缺陷、抑郁症等上升之间存在联系。
儿童阅读指导专家杨政指出,“大自然缺失症”所延伸出来的症状还包括狭隘、冷漠、缺乏审美以及合作精神。
“没时间”只是借口,大自然就在身边
可能不少家长会说,并不是不想带孩子去接触大自然,但实在是没时间。这或许不是个充分的理由。
家长首先要走出去
有的家长本身就宅,对自然根本谈不上热爱,那“与自然接触”就很容易成为一项“任务”。况且,成人也是“大自然缺失症”的多发人群。
, 百拇医药
别忽略身边的大自然
其实,哪怕是饭后在公园里走走,带孩子去采摘园,仰头观察多变的天空、日月星辰,都能领略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环保人士梁从诫曾说:“没有孩子会生来不爱树林、池塘、草地,不爱野花和小鸟。如果他们茫然,那是现代生活对童心的扭曲。在孩子心中播撒绿色的种子,将是我们对自然最好的回报。”
杨政还讲过一个故事:“记得在女儿5 岁多的时候,有一次我和女儿雨后去爬山。路比较泥泞,她不小心摔倒了,两只手都是泥。我想,坏了,可能要哭了吧……但是,她爬起来,闻一闻手上的泥巴,然后,把她的新发现说给了我:‘爸爸,泥土是有香味的呀!’”
愿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都能嗅到大自然的香味。, 百拇医药(记者 楚超)
一个小院 一井清泉 一枕凉席 一顿饺子 一锅烩菜
田间转转 镇上逛逛 看看亲戚 见见故友 日月同辉 天地共存
这些文字,出自演员李亚鹏的微博。本就是一则带女儿回老家过暑假的寻常博文,却很快被顶上了热搜,“大自然缺失症”也随即成为热搜词。
从评论中我们得知,这朴实无华的文字,配上农村老家清新自然的画风,在一定程度上,让大家过了一把回归自然的瘾。而与大自然的长期割裂,已成为不少人心中隐隐的痛。
户外活动少,对大自然缺乏好奇心
“大自然缺失症”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记者兼儿童权益倡导者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一书中提出。
, http://www.100md.com
严格意义上说,“大自然缺失症”并非一种专业的医学诊断或病症,而是指现代人(尤其是孩子)因缺少与大自然连接和亲近的机会,沉迷于电子产品,而出现的一系列行为和心理失调问题,包括儿童肥胖、注意力不集中、抑郁、创造力下降等。
在瑞典、日本等国家,自然缺失症的比例较高,相关研究也开展得较早。而我国的这一形势或许更为严峻。
2013 年,上海绿洲生态保护交流中心在其发布的《城市中的孩子与自然亲密度调研报告》中指出:“在受调查的1300 多名儿童中,12.4%的孩子具有自然缺失症的倾向,如注意力不集中、情绪调节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对大自然缺乏好奇心。”如今,这一数字仍迅速攀升。
该报告还显示,我国每周户外活动时间少于3小时的孩子达到48.5%。上海绿洲生态保护交流中心的教育项目负责人余海琼表示,在小学阶段,孩子平均每周户外活动时间应超过7小时。
, 百拇医药
电子设备是罪魁祸首
电视、电脑,尤其是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强势入侵,是儿童罹患自然缺失症的罪魁祸首。
自然之友环境教育负责人胡卉哲称,在某场环境教育活动中,开场还没多久,一个男孩就极不耐烦地大喊无聊,闹着回家玩电脑游戏。而更耐人寻味的是,他爸爸在等他的时候,一直在打游戏。甚至有儿童坦言:“我更喜欢在屋里玩,因为只有屋里才有电源插座。”
生活中,一些父母会以卫生和安全为由,告诫孩子泥巴不能玩,昆虫不准捉,雨水不能沾,似乎户外处处潜藏危险。
除此之外,导致自然缺失症的原因还有很多,如学业负担的加重、现代城市建设的“去自然化”等。
, 百拇医药
与自然割裂,有损孩子身心健康
选择太“宅”的生活方式,会让肥胖、易过敏等体质下降问题如影随形。
以过敏为例。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申昆玲教授称,目前国内儿童过敏类疾病的发生率已与国际齐平,平均每100 个孩子中就有40 个深受过敏性疾病困扰。这与孩子们越来越“不接地气”相关。
人类的免疫系统正是在和大自然微生物打交道的过程中被培养出来、不断提升的。如果长期与自然割裂,免疫系统锻炼的机会就少了。即便遇到本可以和平共处的微生物,也开始“少见多怪”——浑身起皮疹、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甚至呼吸困难而致命。
慕尼黑大学儿童医院哮喘与过敏部门的研究表明,越早接触微生物群,越可有效预防孩子患上过敏性疾病,且有利于增强自身免疫系统。
, 百拇医药
除了生理上的,“大自然缺失症”还威胁心理健康。在《林间最后的小孩》增订新版中作者指出,儿童与自然的断裂,跟孤独、易怒、注意力缺陷、抑郁症等上升之间存在联系。
儿童阅读指导专家杨政指出,“大自然缺失症”所延伸出来的症状还包括狭隘、冷漠、缺乏审美以及合作精神。
“没时间”只是借口,大自然就在身边
可能不少家长会说,并不是不想带孩子去接触大自然,但实在是没时间。这或许不是个充分的理由。
家长首先要走出去
有的家长本身就宅,对自然根本谈不上热爱,那“与自然接触”就很容易成为一项“任务”。况且,成人也是“大自然缺失症”的多发人群。
, 百拇医药
别忽略身边的大自然
其实,哪怕是饭后在公园里走走,带孩子去采摘园,仰头观察多变的天空、日月星辰,都能领略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环保人士梁从诫曾说:“没有孩子会生来不爱树林、池塘、草地,不爱野花和小鸟。如果他们茫然,那是现代生活对童心的扭曲。在孩子心中播撒绿色的种子,将是我们对自然最好的回报。”
杨政还讲过一个故事:“记得在女儿5 岁多的时候,有一次我和女儿雨后去爬山。路比较泥泞,她不小心摔倒了,两只手都是泥。我想,坏了,可能要哭了吧……但是,她爬起来,闻一闻手上的泥巴,然后,把她的新发现说给了我:‘爸爸,泥土是有香味的呀!’”
愿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都能嗅到大自然的香味。, 百拇医药(记者 楚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