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我们和我们基因的未来
《我的美丽基因组——探索我们和我们基因的未来》,隆娜·弗兰克著,黄韵之、李辉译,李辉校,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
书里书外
我们需要一本书,不管是从专业角度还是从社会角度,来反映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所催生的基因组学如何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又如何从多个方面改变了或正在改变着世界和我们的生活。
它能以大家都能理解的通俗语言,诠释那些尚在实验室阶段,或刚走出实验室的专业知识。
它能从生命伦理、法律法规、社会接受的角度,全面、准确地传播科学。
身兼记者、作家、社会活动家,又有生物学专业基础的隆娜·弗兰克女士于2010年就从这几个方面,给我们呈上了一本好书《我的美丽基因组》。
, 百拇医药
作为丹麦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弗兰克女士有着很广、很深、很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特别是遗传学方面的功底。这一点在本书中随处可以体现,而在同类书籍与报告中却是非常少见的。完全可以说,这样的作者在中国几乎还没有出现,即使在西方也是凤毛麟角。此外,我在整本书中,还没有发现任何专业上的明显错误或者明显错误的转述。
正是因为这样,她才能扼住基因组学这一生命科学前沿的“龙头”,把握住基因组学正在走向临床、走向社会这一“龙脉”,给我们的读者展示了这一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历史步伐和场面。譬如对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之一沃森的访谈,也同全书的其他章节一样,其内容涵盖经典遗传学、分子遗传学、药物遗传学、人类与其他生物的进化,以及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当然还有基因组学的最新进展和作为“大数据、大科学、大合作”的大潮流。只有真正的大师才能从这样的广度来为大科学把脉,也只有功底深厚的记者才能对其真正领悟、充分再现或准确转述。
正是借助她的专业优势,本书才有了另外一个特点———专业文献和学术报道的直接介绍。无疑,只有具备亲身阅读专业论文能力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更为难得的是,本书几乎没有漏掉差不多一个世纪以来生命科学领域所有的重要事件,如对“1943—1953—1963—1973”(遗传物质的证明、DNA双螺旋的发现、遗传密码的解读、遗传工程的开始)如数家珍,堪与一些遗传学的教科书媲美。
, 百拇医药
科普的要素之一,就是要把专业的知识用老百姓都能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本书在这方面就很有特点,如把“遗传密码”描写成“连续不断流动的(遗传)信息”,把基因组中的基因比喻成“珍珠”,把重复序列称为“病毒的基地”,这些都需要专业和语言的双重功底。
弗兰克女士是一名资深记者,在这本书里也充分展示出了她作为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修养。全书素材主要来自于她的大量个人采访,既不回避那些敏感问题,又作了精心的挑选以防误导读者。正是通过大量的采访对话,使全书的语言生动活泼,妇孺共赏。生命,承载生命信息的基因组,在她的笔下,确实很美丽。
更重要的是,本书还特别提及“优生学”的历史及其影响等方方面面。作者从人们自“优牛”“优羊”而想到“优人(优生)”的直接、朴素、“良好”的愿望谈起,到一些科学家对生命伦理问题的忽视与偏执,再到美国科学家与政治家合作在“优生”方面的历史劣迹,进而到纳粹把“优生学”推到登峰造极的反人类地步,以及全球到今天还须进行的反思和检讨等林林总总,幕前幕后,一一娓娓道来。
, http://www.100md.com
当然,对一些科学家的不妥言论,如无意流露或刻意宣扬出来的“天才基因”“同性恋基因”“侵略性基因”等,都作了大胆而不失公允、引导而力戒误导的评述。特别是对“遗传学的麦卡锡主义”和“基因政治学”以及“新优生学”等敏感话题,都处理得比较平衡、稳妥。
本书丹麦文版是在2010年出版的。而这几年基因组学走向临床的场面更为壮丽,新的问题和话题也层出不穷,如书中已提到的“23与我”这一公司的出人意料的命运等,着实让我们惊叹。我们真心期待弗兰克女士再写一本书,而且完全相信她会写得更好,更出彩。
(作者系中国华大基因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这是作者为该书中文版所作的序言,本报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百拇医药(杨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