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科普时报》 > 2018.02.23
编号:2080
金黄色的秋叶
http://www.100md.com 2018年2月23日 科普时报 2018.02.23
    

    在北京科技会堂的一间会议室里,热茶冒着淡淡的清香,欢声笑语一阵接一阵。那一部部砖头大小的近80万言的巨制——《食物、营养和现代化农业发展》摆在大家的面前。这是中国农科院研究员蒋建平先生的新著,精装本的封面上那道道新绿,像是在寒冷的冬日送来的一缕春风。他的脸放着红光,似沉醉于微醺。由此,几件往事便浮在了我的眼前。

    那年深秋,他见到我,微红的脸上透着喜色,顺手递给我那部书稿的软盘,要我给它的序言作最后润色。他说,序言是由他在50至90年代时的18位同窗、同事和同志所作。惊喜之余,便也觉得是个很亲切、很特别的做法。眼下著书,请名家作序已成时尚,蒋公能以常人心态处之,实属不易。名流不取,领导者不取,偏邀无名“三同”者而为,足令吾辈深感不已。“三同”出自长辈、平辈、后辈,皆为平常之辈。足见其不惟上、不务虚、只求实的淡泊心境。
, http://www.100md.com
    几片落叶从先生那真诚的面庞前飘过,我忽然感到,眼前的先生,就像这金黄色的秋叶,愈发显出它的夺目和灿烂来。

    后来,我翻阅他的书稿,被他的真知灼见所吸引。他先后出访几十个国家研究交流,将西人之经验融会贯通为我所用。他以严谨有趣的妙笔信手拈来,即使是旁征博引,也做到有感而发,使人心服口服。为此,他在新闻界也有一些可交的朋友。

    先生做事一向认真,记得有一年,外国学者提出“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这一尖锐问题,媒体纷纷炒作,文中不无偏颇。他也读过我写的一篇文章。在给我的电话中,他直言微词,声音挺冲。后来,我应约参加一个专家座谈会,听到他的据理分析和一整套可行方案获益不浅。他将食品与营养结合起来研究,这种科学合理地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的做法,还取得一些新的进展与成效,我深深地为疏漏了采访这一领域的开拓者和学科带头人而感到遗憾。从那以后,我们成了朋友,几乎无话不谈。

    蒋先生是我的同乡,见面也免不了玩笑几句。我说,您的出生地是曹操故里——安徽亳州,很容易被人误作毫州的。我因纠正电台播音员亳字的误读,还得过两块钱的稿费。说完,我俩开怀大笑。
, http://www.100md.com
    此后,逢到吃黄豆、喝豆浆、喝牛奶,我就想起他。因为他爱用拖长音的家乡话说“喝得好”。他曾是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也是大豆行动计划、奶类行动计划、学生营养餐的倡导、策划与组织实施者,这几个行动的建议,得到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的批准和支持,在全国实施后,形成较大声势。我时常见他上下奔走,组织各界探索争鸣,大有曹孟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势。

    不惟如此,他还广泛涉猎新知,以洗刷视野的盲点。在他书稿的字里行间,既解说了农业的昨天,也诠释了农业的今天,既总结了农业过去的教训,又完成了对农业未来的预知。他把对农业的一腔痴情,都洒在了广阔的大地上。

    他已经功成名就,却奋进不止。每每伏案疾书,或挑灯夜战,或黎明即起。最大的享受就是读书求知。他要在晚年把一切奉献给中国的现代农业。这或许就是常人说的发挥余热吧。可他的老同事却不能容忍此等说法。余热即是废气,像他这样的人正是旺火时分呢!蒋公笑着调侃道,即是旺火,也还需要充分燃烧嘛。听到此话,也有人奉劝他注意养生。他风趣道,我不仅为豆浆、牛奶吆喝,自己也天天喝,发展三大健康产业和个人健康两不误!
, http://www.100md.com
    1949年9月,风华正茂的蒋建平考入浙江大学农学院,其后,在务农的阡陌大地一走就是半个世纪。无论在北大荒和农村的艰苦环境,还是在都市的较好条件,他都能自强不息。不管走到哪里,总随着他执着而坚韧的心跳动着。不知疲倦,永不满足,始终追着广阔天地的新绿。

    在一无所有的中国农科院科技情报领域里,他白手起家,带领大家边学边干,作出了重要的建树。上世纪80年代初,他承担并主持了国外农业现代化,国土整治研究项目。获得农业部授予的农业技术改进奖二等奖。在全国农口产生广泛影响。此后,蒋先生在国外农业科研体制与管理,粮食与农业发展战略,膳食构成与农业发展,农业科技发展与预测等方面,开展了具有创新应用价值的多项研究。

    蒋先生作文写书,不追求经院式的术语,而以通俗易懂的言谈娓娓道来。他认为,真正的现代农业的精髓,是可以向大众百姓讲清楚的,如果一味把玩深奥的概念和公式故弄玄虚,不仅说明不了高深,还会远离大众。所以,他能结合一食饭,一瓢饮,引申发挥,使那些原本不经意的读者眼前一亮,似乎想起什么,甚或萌发些许渴求,然后深入,系统下去,成为能理解农业的知情大众。

    我的思绪被眼前浓浓的谈兴所打断。听着听着,我仿佛听到金黄色秋叶的飘动声。昔日的青春少年早已成了沧桑老人,但金黄色的秋叶却使我看到融入大地不息生命的律动。那是一颗为社会造福,为祖国奉献的赤子之心!, 百拇医药(范 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