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科普时报》 > 2018.03.16
编号:2201
历久弥新,日新又新,惊赞敬畏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16日 科普时报 2018.03.16
    

    “希尔伯特这个吹笛人所吹出的甜美芦笛声,吸引着无数老鼠跟着他投入了数学的深河。”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的学生加传记作者外尔(Hermann Weyl)这轻轻一语,讲出了人类文明及科学进程中无比传神的故事,美妙诱人。“笛声”和“深河”的魅力百年萦绕,历久弥新。

    我被这个带着情境和既视感的摄魂故事捕获,成为希尔伯特的一只另类老鼠,去鼓动科学家们吹笛子,或引进科学的迷人摄魂曲,然后助力传播。

    这是我做科普图书出版的心路历程和内在动力,经我手出版的许多原创或引进版科普书,都若隐若现着“希尔伯特”们的悠扬笛声。
, 百拇医药
    “芦笛曲丛书”是我于2006年在“科技部科技计划科普化示范项目”支持下开始策划组织、2007年正式启动的“前沿科技科普丛书出版项目”。当时策划了10本,我做策划编辑兼责任编辑,邀《科学世界》杂志主编唐云江做丛书主持。

    2008年底,我因工作调动离开出版社,项目进度受到影响。除2009年出版的《基因的故事:解读生命的密码》和《爱因斯坦的幽灵:量子纠缠之谜》、2010年的《再造一个地球:人类移民火星之路》之外,其余7本由于未达到我对芦笛摄魂度的预期而未能按期出版。之后,有的书稿返修,有的换选项、换作者,又由于作者们、主持人以及我自己新工作的忙碌而拖延下来。

    毫不夸张地说,第一批出版的3本书无论从创意、内容还是行文质量都完全可以与国际上最好的科普书媲美。但是,出版之初3本书的命运却并不相同。大概与大众传媒世纪之交对“21世纪是基因科技的世纪”的渲染,以及我国新世纪航天工程的巨大成就有关,《基因的故事》《再造一个地球》两书一出版即获得广泛赞誉和各种奖项,进入各种发行推广目录、反复重印,而在专业圈子得到甚高评价的《爱因斯坦的幽灵:量子纠缠之谜》,却因公众离量子力学过远、基本没听说过“量子纠缠”而受到冷遇。
, 百拇医药
    2007-2017年,是科学蓄力、技术爆发、科技指标翻天覆地般指数蹿升的10年。10年间,与《基因的故事》相关的基因技术狂飙突进,基因治疗、基因编辑、基因工程等都取得巨大进展也遭遇巨大争议、引发更大关注;与《再造一个地球》相关的航天工程也是奇迹连连。更加可喜也令人震惊的是量子技术的突破,量子通信卫星、量子计算机等的成功,把“量子纠缠”这个连科学家都解释不清的“幽灵现象”推到了公众面前。

    2017年,得到“北京科普社会征集项目”支持,“芦笛曲丛书”得以修订再版。这套书做的是前沿科普,首版时反映的就是直至出版之前的前沿发展状况。10年中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修订给了丛书继续跟上前沿的机会。这真是可喜可贺的大好事。

    科学大神卡尔·萨根有言:“宇宙现在是这样,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永远是这样。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难以平静——我们心情激动,感叹不已,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令人晕眩战栗。”其实,自然和科学的各个领域无不如此。

    大哲学家康德说过:“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只要留心阅读好书,美妙的自然、神奇的科学、精致的心灵,无不引发我们“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

    《基因的故事》《再造一个地球》《爱因斯坦的幽灵》3本书的再版开了个好头,以此为契机,我们将再度启动“芦笛曲丛书”,继续推出更多好书以飨读者。

    (作者系北京理工大学学术期刊办公室副主任,编审), http://www.100md.com(范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