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科普时报》 > 2018.09.21
编号:3424
基因可能在驱动暴力行为
http://www.100md.com 2018年9月21日 科普时报 2018.09.21
    

    “由于被告××,减刑××年”。这种给罪犯减刑的行为已经很普遍了,就连最近大热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中也出现过减刑的桥段。那么,如果罪犯带有容易犯罪的基因的话,减刑也依旧适用吗?

    这里有一个真事实的案例。

    2010年的6月份某一个周末的早上,在阿肯色州的教堂里,34岁的Bourassa用铜制的十字架杀掉了一位80岁的老人。Bourassa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并且他还有强奸以及打架的前科。法官要判他死刑,但是Bourassa的律师却不乐意了,说这事不能全赖他,是基因先动的手。这位律师大概也是绞尽脑汁,找到了一项1993年的研究,然后把锅甩给了基因。

    1993年,科学家在荷兰发现了一个劣迹斑斑的家族,整个家族“盛产”纵火犯、暴露狂、强奸犯、自杀者......看起来够可怕的,也一定会有人问“这个家族是不是有什么问题”。确实是有问题,问题还不小,他们这一家子中有一种基因被证实与暴力行为有明确的关系。

    这个暴力基因其实是突变的单胺氧化酶A(MAOA)基因。MAOA基因可以指导体内MAOA的合成,而MAOA负责降解特定的神经传导物质,比如血清素和多巴胺。这些神经递质则是我们每天能够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根本。它们调节我们的情感,控制我们的行为,使我们变得兴奋。突变的MAOA基因则使可以降解神经递质的酶合成减少,进而使神经递质降解减少,总数增多,以致超过正常水平。过多的神经递质使我们的行为变得“另类”,也就不难想象为何会产生暴力行为了。

    Bourassa的律师正是抓住了这点,声称Bourassa也具有这种突变的基因,基因也应该承担一部分责任,法官应该给自己的客户减刑才对。但是基因怎么承担责任?把基因吊起来打一顿?

    其实,这个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中涉及到很多问题,包括基因是否完全控制着行为,是否有多种基因共同控制,环境因素的影响占多大比例,在判决的时候法官该怎么判断基因缺陷导致异常行为所占的比例?相反的,对于那些基因易感性比较高个体,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来加重对其判决处分吗?

    虽然这些都还处于未知状态,但有一点是可以确信的:MAOA基因突变确实会增加犯罪行为的出现概率,或许我们在新闻上看到的那些不可理喻的犯罪者,他们的基因也存在着某种缺陷。想到这点,还没来得及说出口的批评是不是就要咽回去了,那些罪犯是不是也想着要振臂高呼:“不是我们的锅,是基因先动的手”?

    (作者系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学生。本文指导教师:李潺。配图:杜佳蓉), 百拇医药(陈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