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育种技术创新为糖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长期以来,世界主要蔗糖生产国都以不断改良甘蔗品种作为发展本国蔗糖业的科技战略。美国、印度、巴西、澳大利亚、南非等国通过扩大利用新割手密、热带种和大茎野生种,采用“新高贵化”杂交和轮回选择等方法,改良甘蔗品种,选育了一批抗逆性强、宿根性好的甘蔗新品种,提高了这些国家在世界糖市上的竞争力。
根据我国种植业布局规划,蔗糖将要在2100万亩的面积上实现全国蔗糖的基本供给,任务十分艰巨。要实现突破资源环境对产业的约束,实现甘蔗高产高糖高效,其最关键、最基础的措施就是选育宜机收、高产、高糖品种,并通过产业化的手段突破商品化供种率低、种茎(苗)质量差等瓶颈,从而促进甘蔗种植增收和蔗糖产业增效。
实际上,甘蔗新品种在蔗糖产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甘蔗产业的发展过程就是甘蔗品种不断改良更新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蔗区先后经过4次大的品种改良更新,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甘蔗产业的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甘蔗糖业生产国。
, 百拇医药
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广东、广西、四川、福建、云南等省区相继成立了专门的甘蔗科研机构,开始从事甘蔗新品种的引进、培育和推广工作,并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引进种在产量和糖分上高于地方品种,在生产上快速推广应用,取代了地方品种,实现了甘蔗品种的第一次改良。
上世纪60年至70年代以来,我国甘蔗科研机构自力更生,为解决我国蔗区糖业发展品种需要,各甘蔗科研机构广泛开展了杂交育种研究,在海南甘蔗育种场进行甘蔗开花杂交,利用杂交种籽,开展甘蔗有性杂交育种,各省区相继培育出了一批优良品种开始在生产上试验示范,这一时期甘蔗产业获得了平稳发展。
我国第一次、第二次甘蔗品种改良更新,使我国甘蔗种植面积由160万亩发展到1978年的830万亩,甘蔗亩产从1.5吨提高到了2.5吨,甘蔗总产量由264.2万吨增长到2111.6万吨,增长了近8倍;蔗糖产量从20万吨增加到227万吨,增加了11.35倍。
, 百拇医药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民对蔗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显著增加,同时甘蔗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成效显著,自育的甘蔗新品种逐步代替了地方品种和老的引进品种,实现了甘蔗品种的第三改良。
第三次品种改良使我国的甘蔗种植面积由1978年800万亩发展到2001年的1500余万亩,甘蔗亩产从2.5吨提高到了3.5吨,单产提高了40%;总产量从2111.6万吨增加到了5670万吨,蔗糖产量由227万吨增加到了550.6万吨,基本实现自给。
第四次改良是上世纪90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促进,使甘蔗亩产从3.5吨提高到了4.5吨,甘蔗种植面积由2001年1540万亩发展2010年2300万亩,蔗糖产量达1013.83万吨,其中2008年蔗糖产量达1367.9万吨。
近年来,科研团队重点在甘蔗种质评价、抗性研究、新血缘系统创制、新亲本的培育研究和利用方面开展大胆创新,充分利用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和瑞丽的国家内陆杂交育种基地,培育出了新独立亲本系统,创制了一批性状表现优良的创新种质和亲本。先后通过国家、省审定甘蔗新品种达18个,这批品种在产量、糖分和宿根性等方面皆有较大突破,如在临沧耿马,云蔗05-51还创造了二年宿根蔗在海拔1300-1500米高海拔旱地蔗区百亩连片平均亩产9.2吨,打破了我国无灌溉蔗区甘蔗单产最高纪录,该品种还是我国首个在美国登记的甘蔗新品种。团队在传统的杂交育种技术基础上,开展甘蔗早期高效育种技术创新,成功地开创了早期筛选强宿根和抗病优良品种的先河,使我国甘蔗育种周期从10~12 年缩短至7~8 年,成为世界上甘蔗育种周期最短、效率最高的国家。
目前,云蔗、粤糖、福农、桂糖等已出现了一批超过新台糖22号的新品种、新材料,以自主培育为主的、早中晚熟合理搭配的新一代当家品种正在不断形成,“十三五”期间有望实行新一代的品种更新,依靠科技的力量,我国现代甘蔗产业将得到更快的发展。, 百拇医药(吴才文)
根据我国种植业布局规划,蔗糖将要在2100万亩的面积上实现全国蔗糖的基本供给,任务十分艰巨。要实现突破资源环境对产业的约束,实现甘蔗高产高糖高效,其最关键、最基础的措施就是选育宜机收、高产、高糖品种,并通过产业化的手段突破商品化供种率低、种茎(苗)质量差等瓶颈,从而促进甘蔗种植增收和蔗糖产业增效。
实际上,甘蔗新品种在蔗糖产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甘蔗产业的发展过程就是甘蔗品种不断改良更新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蔗区先后经过4次大的品种改良更新,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甘蔗产业的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甘蔗糖业生产国。
, 百拇医药
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广东、广西、四川、福建、云南等省区相继成立了专门的甘蔗科研机构,开始从事甘蔗新品种的引进、培育和推广工作,并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引进种在产量和糖分上高于地方品种,在生产上快速推广应用,取代了地方品种,实现了甘蔗品种的第一次改良。
上世纪60年至70年代以来,我国甘蔗科研机构自力更生,为解决我国蔗区糖业发展品种需要,各甘蔗科研机构广泛开展了杂交育种研究,在海南甘蔗育种场进行甘蔗开花杂交,利用杂交种籽,开展甘蔗有性杂交育种,各省区相继培育出了一批优良品种开始在生产上试验示范,这一时期甘蔗产业获得了平稳发展。
我国第一次、第二次甘蔗品种改良更新,使我国甘蔗种植面积由160万亩发展到1978年的830万亩,甘蔗亩产从1.5吨提高到了2.5吨,甘蔗总产量由264.2万吨增长到2111.6万吨,增长了近8倍;蔗糖产量从20万吨增加到227万吨,增加了11.35倍。
, 百拇医药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民对蔗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显著增加,同时甘蔗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成效显著,自育的甘蔗新品种逐步代替了地方品种和老的引进品种,实现了甘蔗品种的第三改良。
第三次品种改良使我国的甘蔗种植面积由1978年800万亩发展到2001年的1500余万亩,甘蔗亩产从2.5吨提高到了3.5吨,单产提高了40%;总产量从2111.6万吨增加到了5670万吨,蔗糖产量由227万吨增加到了550.6万吨,基本实现自给。
第四次改良是上世纪90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促进,使甘蔗亩产从3.5吨提高到了4.5吨,甘蔗种植面积由2001年1540万亩发展2010年2300万亩,蔗糖产量达1013.83万吨,其中2008年蔗糖产量达1367.9万吨。
近年来,科研团队重点在甘蔗种质评价、抗性研究、新血缘系统创制、新亲本的培育研究和利用方面开展大胆创新,充分利用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和瑞丽的国家内陆杂交育种基地,培育出了新独立亲本系统,创制了一批性状表现优良的创新种质和亲本。先后通过国家、省审定甘蔗新品种达18个,这批品种在产量、糖分和宿根性等方面皆有较大突破,如在临沧耿马,云蔗05-51还创造了二年宿根蔗在海拔1300-1500米高海拔旱地蔗区百亩连片平均亩产9.2吨,打破了我国无灌溉蔗区甘蔗单产最高纪录,该品种还是我国首个在美国登记的甘蔗新品种。团队在传统的杂交育种技术基础上,开展甘蔗早期高效育种技术创新,成功地开创了早期筛选强宿根和抗病优良品种的先河,使我国甘蔗育种周期从10~12 年缩短至7~8 年,成为世界上甘蔗育种周期最短、效率最高的国家。
目前,云蔗、粤糖、福农、桂糖等已出现了一批超过新台糖22号的新品种、新材料,以自主培育为主的、早中晚熟合理搭配的新一代当家品种正在不断形成,“十三五”期间有望实行新一代的品种更新,依靠科技的力量,我国现代甘蔗产业将得到更快的发展。, 百拇医药(吴才文)